王晴晴
摘 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中小學教育活動中,立德樹人和教書育人同等重要。我國德育的主要教育方式不僅依靠思想政治課的教育,還體現在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作為新興的教學活動,較其他學科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而面對網絡中的便捷和誘惑,更加有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網絡觀。因此,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滲透德育,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養成。
關鍵詞:德育滲透;小學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教學
德育注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教育,這不光體現在一個學生的思想感情層面,更多的還要考慮其德育行為。我國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上升到治國方略的高度,更是從小學階段就重視學生德育。所以當學生在接受信息技術教育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德育滲透。以此通過教學不斷增強學生的德育意識,并在長久的滲透中固化為德育行為。下面就對如何實施德育進行具體闡述。
一、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網絡面世以來備受爭議。人們總是以“雙刃劍”相稱,在享受著它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明確它可能帶來的危害。網絡所改變人類的,不僅僅是觀念,還有日常生活。網絡因為其兼容性廣受人們喜愛,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兼容導致許多不法之徒乘虛而入。雖然我國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但是山寨、盜版仍層出不窮。隨之相伴而生的便是一些未經篩選的信息流入,這對我們的教學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明明學生是想通過網絡查閱學習資料,結果在搜索的過程中彈跳出很多游戲鏈接,讓自制力并不是很強的小學生難逃誘惑。由此可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外,還要注意德育養成。
例如,在“收集和共享信息”的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本課是主題活動課,旨在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瀏覽器,學會搜索和下載信息,并且學習初步整理、分析和共享信息。在情感態度方面,重點考慮讓學生根據搜集到的信息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而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學生的德育滲透得以彰顯。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阿凡提的故事引發學生對維吾爾族的興趣,繼而指導學生去搜索相關信息在班級里共享。這里要注意的是,維吾爾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也同樣是我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有指導意義。與此同時,在收集和共享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關于伊斯蘭教的信仰問題,讓他們懂得民族尊重,促進民族團結,這也是德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在教學中有意培養學生行為習慣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再高的德育認識倘若不能付諸實踐也只是空談。因此,教育不單單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培養,還要關注行為習慣的養成。很多時候,學生明明在認識中知道這樣做是錯的,但是在實際的行為舉止中卻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這和未能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直接相關。那么,如何才能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以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這還需要教師在一點一滴中不斷積累,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朝著良善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學習“美化圖形”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本課是在學習了“畫圖”和“奇奕畫王”之后主要利用“美圖秀秀”圖形處理軟件對自己的圖畫進行美化。首先要明確的是,運用該軟件自身就是對審美的一種要求,這和我們的德育不謀而合。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日積月累的知識累積,其相應的審美能力和德育水平也會與日俱增,這也是一種外部學習的具體性行為內化。尤其是學生在運用軟件處理圖片、美化圖片的過程中,要將這種課堂教學行為拓展至日常生活中,即讓學生有意識地對圖片進行美化,認可并鼓勵他們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并且可以階段性驗收成果,正面評價關于審美和操作兩個方面的進步。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讓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才更有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三、通過教學內化學生的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是德育成果的高級表現形式。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在實施中多采用榜樣法和陶冶法,這些都有助于學生道德意識的內化和認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因為學生經常會面對選擇,相應地需要挑戰。這種挑戰更側重于道德層面的思索,即與道德同步或者與其相悖。教師要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就要清楚德育發生的途徑和過程,學以致用才能收獲實效。
例如在學習“玩轉微信交流”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通過教學內化學生的道德品質。本課重點教會學生運用微信軟件進行交友,能夠通過文字、圖片等內容進行交流。在教學準備方面,要讓學生先注冊好自己的微信賬號,能夠將其和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相連,以方便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主動添加好友,這本身就隱含在交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設置相應的同意請求,即并不是隨便交友,而應該有互相選擇的過程。繼而引導學生通過對比修改備注的便捷性,指導學生修改備注名稱。這種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的方法不僅體現在添加好友方面,更表現在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方面。當前的微信朋友圈有很多可選擇的屏蔽功能,從根本上要引導學生大方交友,即更加真誠地面對微信好友,不應有過多的差別。須知微信朋友圈既是一個私人的空間,又是一個交流的平臺。經過這樣反復影響,學生能夠較好地接受到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內化成道德品質。
總而言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從來都不能放任自由,而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讓學生實現全面正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甜甜.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J].中小學電教,2013(Z2).
[2]劉源峰.小學信息技術情景課堂創設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14).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