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蓮
【摘要】新課改教學背景對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明白數學學習的意義,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文章就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運算能力提升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運算能力;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利用數學知識,創新教學內容,以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
一、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特點
(一)層次性特點
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具有層次性的特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在日常學習中,小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運算能力,可以將學習內容靈活應用在課堂學習中,以實現數學學習的目的。小學數學運算能力主要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1.計算準確性。計算過程的準確性是保證計算結果的前提,也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保證計算過程的有效性。
2.合理性。合理的計算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與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3.靈活性。學生在計算數學問題時,應保證靈活性。可以將不同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幫助學生深入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運算內容結合在一起,鼓勵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綜合性特點
運算能力形成,不僅僅依靠數學知識,還需要其他能力的輔助,才能夠形成良好的運算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能力掌握數學知識,通過記憶能力將學習內容應用于實際問題中[1]。在此過程中,學生運算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運算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其他能力與素質的輔助,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引導學生將學習內容應用在實際問題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運算能力提升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策略,明確數學教學的意義,基于此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實現學生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當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興趣后,就會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對于學生學習發展而言具有促進意義[2]。在日常教學中,為了緩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疲勞心理,教師可以聯系教學內容設計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口算。口算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心算能力,有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不同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以游戲教學法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為游戲的主導者,計算題則是一道道關卡。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最終到達目的地,并獲得獎勵。由于學生學習基礎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計算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不會感到有壓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習積極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可以獲得成就感。采用游戲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使學生熟練應用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學習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基礎知識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習能力與運算能力的前提。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良好,那么學生學習過程、解題過程也會輕松很多。若是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對其后續學習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因此,教師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養成良好的運算能力與學習能力,以此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課堂活動中,將計算原理、推導方法等內容告知學生,使學生對數學計算過程形成良好的認知,并積極參與學習,掌握運算技能[3]。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時,可以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發現其本質,并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計算,提高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算方法與技能,提高運算能力,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南京到武漢的航道長約840千米,兩艘輪船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武漢開出的輪船每小時行駛26千米,南京開出的輪船每小時行駛19千米。經過多少小時后兩艘輪船在途中相遇?(得數保留整數)
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學生應仔細閱讀問題,分析題目是考查哪方面的知識,然后利用所學內容進行計算,得到問題的答案。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發現題目是考查學生對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及應用題的了解。這時可以回想一下學習過的四則混合運算基礎內容,引導學生圍繞此來分析數學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計算。經過思考后,得到840÷(26+19)≈18.67(時)的答案。基礎知識是解題的前提,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三)培養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習慣
數學學科是一門嚴謹、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學生形成嚴謹學習態度后,運算能力與核心素養也會形成,對學生學習發展具有推動意義。
1.培養學生審題習慣。在解題過程中,審題習慣的形成十分重要,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也是保證問題結果準確性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中的條件、符號確定等量關系,若問題中給出的條件無法確定等量關系,則引導學生發現潛在條件,并確定解題思路。
2.規范書寫。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引導學生規范計算過程,將計算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
3.培養學生檢查習慣。解題后的檢查工作十分重要,可以發現解題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檢查習慣。
4.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在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質疑自己的思路與方法,使學生在質疑中不斷提升,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
(四)立足實際生活,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與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進行計算,使學生在運算的過程中,意識到數學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實際生活與數學教學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聯系實際生活內容,引導學生將兩個內容結合在一起,以此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小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響。生活化教學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有利于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推動數學教學的開展。以“多邊形面積計算”為例,學習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內容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多邊形面積計算方式,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計算出教室的面積,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其他類型的教學活動,如實踐活動、知識競賽等,豐富課堂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運算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創新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覃光勛,周鏡.基于數學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方式——談談變式教學對學生數學運算及推理探究能力的培養[J].中學數學,2019(07):40-41.
[2]林銘鋒.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運算能力提升研究——以“一半”創新巧解小學數學計算為例[J].名師在線,2018(34):15-16.
[3]楊俊.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第一學段計算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33):41-42.
[4]侯有岐.例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以“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教學為例[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8(20):19-22.
[5]馬增福.小學數學“運算能力”與“推理能力”中“核心素養”解讀——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10):4-18.
[6]辛文梁.立足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運算能力——以《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8(18):30-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