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摘要】當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模式探索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話題。如何恰當設計教學行為以落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文章從導學、學習新知、課堂延伸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剖析了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實踐和思考。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實踐與思考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廣,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豐富和發(fā)展原有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以知識為載體的正確價值觀、能力以及必備素質[1]。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眾參與,這四個要素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肩負著培養(yǎng)有理想、有能力、有責任的新人的學科使命。本文以“政治生活”第三課第一框架中的“政府:國家行政機關”為例,探討對落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思考。
一、基于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路徑
教學環(huán)節(jié)1:問題導入,生活實際導學。
設疑:你知道政府指哪些部門嗎?日常生活中你參與過或聽說過哪些與政府打交道的行為?請舉例說明。
學生A:到派出所去辦理身份證。
學生B:報銷醫(yī)療費用。
學生C:幫爺爺領養(yǎng)老保險費用。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接觸他們周圍的政治生活,讓學生感知這節(jié)課的主題“政府與公民的關系”,知道公民生活與政府密切相關,也有意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yǎng)學生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yǎng)。
二、按照情景設置、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知識生成的思維鏈條開展活動
教學環(huán)節(jié)2:構建平臺,學習新知。
播放視頻:海東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式片段,市長王林虎在海東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作報告。報告說過去一年向全市人民莊嚴承諾的10大類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設疑:1.市長王林虎為什么要在市人民代表大會作報告?2.為什么要兌現 10大類民生實事?
學生A:政府應該做。
學生B:這是因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為人民辦實事。
學生C:政府在履行職能。
經過交流,生成知識:這是由我國政府的性質決定的。教師出示我國國家機構體系示意圖,簡單講解它們的產生方式及相互關系,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國政府是行政機關,是人民的政府。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政治入手,讓學生直觀感受政府的行為。通過政府“為什么要”的問題設置,讓學生掌握我國政府的性質及政府應該履行職能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對政府的理解和認同感,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參與中培養(yǎng)政治認同等素養(yǎng)。
引領學生瀏覽“海東市人民政府網站”,提示學生留意 “部門動態(tài)”等網絡條目,關注各職能部門所做的各項工作。
讓學生分小組對各部門進行討論:網站中各部門所做工作是政府在履行什么職能?該職能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意義、目的是什么?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并提出需要教師幫助解決的問題。
當學生闡釋對政府各項職能的理解,教師對部分學生理解不透徹的知識加以解析、說明。例如:對于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學生理解不透,教師指導學生從“民主”和“專政”兩部分進行理解后。教師出示“2019年海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句,讓學生指出政府在履行哪些職能。經過分析,學生發(fā)現政府履行職能時有交叉現象,教師說明情況。師生共同歸納出政府履行五大職能的目的是滿足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需要,并將五大職能總結為“管理”和“服務”。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憶開課之初的案例,說明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我們的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我們又享受著政府給我們提供的服務。
設疑:政府是否可以幫我們解決所有困難?
學生分小組討論生活中居民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接龍”小游戲:A同學舉例,B同學提供解決方式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只有個人無法解決、市場不能解決、社會不愿負責的事項才是政府的責任范圍。政府履行其基本職能并有效發(fā)揮其作用,并不意味著政府什么都做,指出我國正在深化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簡化和權力下放,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隨后教師出示 “海東市辦事大廳”集中的服務窗口、海東市網上辦事大廳對部分審批事項的簡化的案例,給學生直觀感受。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參與課堂,學會學習,結合身邊政府各職能部門所做的工作,體會政府履行的各項職能,同時拉近學生與政府的距離,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與學生、教師的交流,讓學生有話可說,培育學生政治認同和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yǎng),樹立學生的辯證思維,讓思想政治課變得有溫度、有厚度。
三、學生以主體的角色去參與學習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3 :課堂延伸,學以致用。
設置兩個問題:1.請你談談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有哪些疑問?2.布置可操作性作業(yè),讓學生課后瀏覽樂都區(qū)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ledu.gov.cn),了解各職能部門的近期工作,找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給政府寫一封建議信(話題自擬),例如:關于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有效做法。
設計意圖:通過回答第一個問題,一方面引導學生整理本課的知識,形成思維導圖,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既能學好知識,又能準確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樹立家國情懷,樹立遠大目標。這也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愉快地完成作業(yè)(第二個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政府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愉快學習的同時養(yǎng)成了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和公眾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
四、對本節(jié)課教學實踐的一些思考
本課是筆者在海東市屬高中開展的一堂公開課,聽課學生是海東三中高一某班,因事先沒有和學生接觸,故不能詳細了解學生具體情況,所以課堂生成過程中思辨、質疑的時間不是很充足,學生出現舉例單一的現象。如果課前能夠接觸學生,讓學生做關于政府知識的搜集,或瀏覽“海東市人民政府網站”,再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幾項具體收獲,互相評析、交流,以便在課堂最后由學生自主生成知識,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此外,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還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更加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習得。
總之,在思想政治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還有很多,素養(yǎng)教育的路還很長,但只要我們教師能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征途上定會開出核心素養(yǎng)的新蓓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