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錚
【摘要】學困生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愛,循序漸進地提升他們的數學水平。文章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輔導策略,并給出了具體的教學實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趣味游戲;課外輔導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該考慮到課堂的互動性,充分體現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通過創建生活情境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且有些知識點可以滲透到趣味游戲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提高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能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也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一、巧設趣味游戲,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學困生由于長期無法在數學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數學學習興趣。而小學生的性格都是愛玩好動的,對游戲活動的興趣非常強,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巧妙設計趣味游戲,將枯燥的數字、公式、符號、圖形等貫穿到游戲活動中,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良好教學效果。在游戲活動中,教師還應該盡可能多地設計學生動手實踐的游戲環節,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有些游戲任務需要多個學生共同完成,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進同學間的友誼。積極開展趣味游戲教學,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這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讓學困生對數學知識點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內化,其教學質量會明顯提高。趣味游戲是最能提高數學課堂互動性的教學方法之一,運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讓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無窮。
例如,小學數學教學中“背誦乘法口訣”是令學生非常頭疼的,很多學困生都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只會覺得數學的學習更枯燥。教師就可以設計游戲來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先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學困生和學優生進行合理搭配,舉辦班級趣味競賽游戲活動。小組成員紛紛扮演0—9等10個數字,在背后用紙貼上對應的編號,然后每兩個成員組合抱團,其他學生立即說出這兩個成員代表的數字的乘積。這種游戲活動就將乘法口訣中的數字公式轉變為活躍的學生個體,瞬間激活了課堂氛圍,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高了實踐能力。這些趣味游戲的完成難度不高,充滿樂趣,學生都積極參與,在游戲中互相配合完成目標,整個過程的互動性極強,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引導學困生動手操作導入,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知識雖然比較基礎,但對學困生而言還是比較抽象的,學困生的思維能力較弱,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化的知識理解比較淺顯。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動手操作活動,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直觀化,使學困生能清晰地感知到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關聯性。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困生也會自主通過分析、比較把感性知識轉變為理性知識,從而對新知識點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大大減小了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一般情況下,動手操作活動都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也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使得最終的課堂教學效果達到理想狀態。
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對立體圖形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方法,便為學生設計動手操作活動。教師提前準備好教具,如量筒、長方體塑料盒、正方體塑料盒、刻度尺、自來水等。首先,教師為學生簡單講解量筒的讀數方法,解釋量筒的讀數所對應的體積。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安排每個小組的學生分別向量筒中注水,并記錄讀數,再將水倒入長方體塑料盒和正方體塑料盒中,用刻度尺量出長方體塑料盒底面的長、寬以及盒內水面的高度,將正方體塑料盒內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量筒中并讀數,用刻度尺測出數據。當學生完成這一系列操作后,記錄了很多組數據,教師就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據之間的關系。有少數學生通過計算找到這些數據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后面的講解過程中就可以不斷地提問課堂導入環節中同學們動手操作得出的數據,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具體。整個導入環節的互動性極強,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為后期的重點知識教學奠定基礎。
三、課外輔導差異化,重視學困生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比較繁多,知識點也較為復雜,有些知識點的邏輯性很強,如果教師只是利用課堂時間來講解數學知識,那么很多學生將難以深入理解某些數學知識點。因此,教師還應該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為了讓課外輔導達到理想的效果,就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水平進行全面掌握,從而采用有效的課外輔導方法。在課外輔導過程中,很多學優生都會積極主動地向教師請教數學問題,而學困生很膽小,即使心中有很多疑惑,也不會主動去尋求教師或者同學的幫助,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升。教師在課外輔導中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中層次和低層次的學生身上,尤其是低層次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數學基礎薄弱,數學思維淺顯,教師在輔導中要有耐心,引導他們從簡單的數學題開始練習,逐步提高題目的難度,還可以讓學優生主動輔導學困生,使學困生大膽地說出心中的困惑。有些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較差,在課堂上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師需要對其進行激勵;有些學生的情緒變化很大,有著嚴重的叛逆情緒,教師需要在課外輔導中與其多溝通,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調整好他們的學習狀態。
例如,教師每周都會給學生安排答疑時間,或者在課堂上拿出時間答疑,或者在課后進行答疑。教師在對學生答疑的過程中,態度要溫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只需要指出重點,學生能快速反應,自主思考,解決疑惑;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教師在講解中先問一些基礎性的問題,然后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深入分析;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首先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然后不斷讓他們重復基礎知識,另外給他們出幾道基礎性的題目,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有抵觸心理,教師要單獨與其進行溝通,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針對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課后輔導,既包括數學知識的輔導,也包括心理健康的疏導,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艷.小學數學學困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0):174.
[2]張文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型的戰略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4(06):21-23.
[3]王瑞娟.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轉化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
[4]熊小軍.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