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莉
[摘要]經濟學理論對消費與投資有著嚴格的內涵界定。從宏觀經濟學理論入手,對消費與投資的含義、相關理論以及二者的關系進行簡要分析,以期與專業人士進行交流與探討。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消費;投資;關系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2[文獻標識碼]A
消費與投資是宏觀經濟學中的兩個主要概念,與居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消費與投資不同,宏觀經濟學理論從更加深入、理性的視角對消費行為與投資行為進行分析,并從社會經濟運行的高度探究消費與投資的關系。
1 宏觀經濟學中的消費
提起消費,人們便會想到日常生活中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支出,的確,消費是人類生存的前提,而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們開始從基本的生活消費拓展到了醫療、教育、娛樂、旅游等方面的消費,以促進自身更高水平的發展。
凱恩斯作為宏觀經濟學理論研究的鼻祖,其在研究居民消費的過程中,從居民的心理規律入手,建立了抽象而直觀的消費函數,即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隨之增加,但是消費的總量會低于收入的總量。由此可見,在宏觀經濟研究中,消費與收入是呈現線性發展的。為了進一步描述居民消費規律,凱恩斯在消費函數中對居民的消費類型進行進一步劃分,其中包括自主性消費以及由邊際消費傾向決定的消費變量,前者是為滿足基本生存需要而進行的必要消費,這一部分消費與收入的變動無關,是居民維持生存的保障;后者則是居民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消費內容,其中居民收入每增加1單位,相應的消費也會隨之增加,由此也可以表明消費與收入的關系。
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居民之所以進行消費是為滿足生存與發展的需要,而這一部分需要則是在消費品的效用得以體現。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社會分工使得不同的市場主體必須要市場獲得消費品、獲取效用,而根據邊際理論,由于消費者對于某一消費品所需求的效用是固定的,而隨著消費品數量的增加,其效用也會隨之減少,最終當效用為0的時候,消費者需求得到了最大滿足,消費行為也因此停止。
目前在宏觀經濟學中,關于消費理論,不同經濟學派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入探究,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凱恩斯是宏觀經濟學的創始者,他脫離了微觀視角,從國家建設與社會經濟運行的角度對消費進行深入分析,其絕對收入理論主要為上述的消費函數。②杜森貝里的相對收入假說。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杜森貝里從居民消費行為出發,認為從社會角度來看,消費者的行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例如“攀比”心理就會帶動一些消費者做出與收入水平不相符的消費決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具有習慣性,即便當期收入發生變化,但是最高的收入與最高的消費依然會對其消費決策造成影響。杜森貝里根據這兩點分析,提出了“棘輪效應”,即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帶動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③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說。美國經濟學家弗蘭科·莫迪利安尼從人的生命周期,對居民不同階段的消費與儲蓄水平進行分析,認為個體消費水平會根據預期壽命的變化而呈現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的拋物線形發展,由此說明一個國家人口年齡的分布與其消費與儲蓄的關系。④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論。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對生命周期理論進一步探究,認為個體各個年齡階段的平均收入為持久性收入,而排除長短期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持久性收入水平會驅使消費者形成穩定的消費結構。
2 宏觀經濟學中的投資
在宏觀經濟學理論中,投資是指用于增加物質資本存量的支出流量,簡單來講,在社會經濟運行中能夠為人們未來生存、發展提供更多產品的流量支出均屬于投資,例如企業興建新的廠房、引進新的生產線、購置新的辦公設備等都屬于投資范圍,此外,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存貨作為一種已經形成的但沒有銷售出去的產品也成為投資品。
投資對市場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對于消費而言投資是一個在短期內變化很大的因素,如企業的短期生產水平會與投資規模密切相關,因此,投資變動影響市場總需求的變化;在市場總供給方面,投資能夠擴大資本存量,例如建設廠房、購置生產線等投資能夠激發企業潛在的生產力,進而促進長期經濟發展;從技術發展角度講,技術創新需要投資的有效支持,企業在技術革新方面注入資本,能夠有效激發技術創新的潛能;投資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引導就業市場,降低失業率;投資有利于市場經濟結構的調整,如企業會根據市場動向調整投資方向,決定資源在不同領域的流動,從而引導資本進入能夠獲取更高利益的領域,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優化市場結構。
凱恩斯從社會經濟運行的角度對市場主體的投資行為進行分析,他發現市場主體是否決定投資與預期利潤率和利率的比較相關,即投資與利率呈現負相關,更具體來講,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凱恩斯根據投資與理論關系建立的投資函數,在投資理論分析中又延伸出了新的概念,例如投資邊際效率和資本邊際效率,前者是基于投資量和利率量單位變動形成的函數關系,后者則是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項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于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資本,因此,資本邊際效率實際上是一種貼現率。企業在作出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會根據投資預期所獲得的按照復利計算形成的利潤率。根據資本邊際效率曲線分析,企業只有當資本邊際效率大于利率的時候才能夠進行投資,換句話說,銀行的利率越低,企業的投資需求也就越大。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殊的運行機制,在宏觀調控中,政府也擔當著重要的投資角色。通常情況下,政府投資會從以下四個方面發揮宏觀調控職能:①當出現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政府會出于平衡社會投資總量的目的,對某些領域注入資本,以引導社會需求,維持市場經濟均衡;②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政府會基于產業結構需求進行投資,例如在當前社會轉型的背景下,政府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引導了社會投資結構的變化,扶持了新興產業的出現,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③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利用投資帶動民間資本進入,以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提升投資者預期;④對國家重點項目的投資,如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公益性項目投資等,利用政府資本完善區域經濟基礎或推動支柱產業建設,以調整社會資本存量,提高投資效率。
3 宏觀經濟學中的消費與投資的關系分析
消費與投資是宏觀經濟學的重要概念,也是促進社會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從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角度講,沒有了消費,人們就失去了享受美味的食物、舒適的住房、便捷的交通、高質量的教育醫療、多元化休閑娛樂項目的機會。而美好生活的構成需要消費來實現,支撐消費的卻是市場主體源源不斷地投資。消費與投資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依存的。首先,消費需求的增加與消費水平的升級,推動了投資的發展。上文中描述的各類消費品、生活服務主要通過企業、政府供給,而消費者消費動向的調整會通過市場傳遞給供給環節,應刺激其在投資方面上作出調整。例如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80后”、“90后”消費者在母嬰方面的消費總量不斷擴大,且對于母嬰產品的消費質量也不斷提升,基于此,企業在母嬰市場上的投資規模也不斷擴大,并且對于如何提高母嬰產品質量投入了更多的資源。其次,消費、投資與需求、供給在市場中形成了兩對“兄弟”,消費總量的增加,消費水平的升級會帶來市場需求擴大,需求則會拉動供給,根據供需曲線,為維持市場中的供需平衡,市場資源會迅速作出反應,對需求缺口進行補充,而供給側的變動自然會拉動投資的增長。因此,從供給與需求的角度來看,消費與投資的關系也是不可分割的。最后,消費與投資的互動并不總是和諧的,在宏觀經濟條件下,消費與投資之間的矛盾,也是研究者思考探究的重點。例如由凱恩斯推廣而流行的“節儉的悖論”就對消費與投資之間的矛盾關系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即對個人而言,儲蓄(投資)增加會改善個人消費水平,但卻會造成整個社會經濟投資減少,呈現經濟蕭條;但儲蓄(投資)減少則會造成個人消費“縮水”,但是卻對社會經濟的繁榮形成帶動作用。因此,在宏觀經濟研究中,協調消費與投資的關系則顯得非常重。
4 結語
總之,在宏觀經濟研究中,消費與投資是兩個重要支柱,深入理解消費與投資的概念,并探究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企業以及政府宏觀調控部門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格局的構建與優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清杰.宏觀經濟學中的消費與投資[J].新產經,2017(07):95-96.
[2] 韓麗娜,鞏少偉,馬樹昇.宏觀經濟學視角下消費行為理論發展述評[J].社會科學輯刊,2008(03):122-124.
[3] 楊永華.消費、儲蓄(投資)結構之謎——提高消費水平的宏觀經濟學分析[J].廣東社會科學,2002(0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