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摘 要]培育農產品品牌,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是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同時,農產品品牌的建設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策略。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品牌培育存在著不少問題,影響著品牌建設與品牌經濟效益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農產品品牌培育的難點問題,針對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通過農業標準化建設來提高農產品品質,促進品牌農產品跨區域銷售和農業國際貿易的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農產品;品牌;培養
[中圖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識碼]A
農業是第一產業,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擁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數量,較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農業內需旺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良好,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促進了農業的外需。在農業內需方面,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對于農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外需方面,較高質量的農產品價格走勢良好,利潤空間較大。基于我國農業發展內需與外需雙方面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農業農村部在2018年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為貫徹意見精神,深入研究當前農產品品牌的培育難點對于有針對性地解決農產品品牌建設問題和提高農產品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 農產品品牌概述
1.1 農產品品牌
農產品品牌是指用于識別農產品與同類競爭產品的特定標志,它包括圖案、符號、標記、文字、顏色等要素,它們共同組合構成一種特定的商標、名稱等,代表著某種農產品的品質。農產品品牌的建設需要在工商局注冊,經過品牌、質量安全認證等,最終申請成為符合地方特色的、帶有地域性地理標志的產品“形象”。
1.2 農產品品牌培育
農產品品牌培育顧名思義就是有針對性地建設農產品品牌。為了提升農產品品牌的競爭力度,幫助農民增收,促進地區性農業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農業品牌培育的精神,對所在區縣的農產品進行梳理,重視商標的申請與打造,提供良好平臺對外宣傳推介,這個過程就是農產品品牌的培育。
2 農產品品牌培育的難點問題
2.1 農業標準化建設不統一
農業標準化是一種“統一、協調、簡化、優化”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生產標準以及管理標準,統一的農業標準化建設有助于推動農產品品牌的培育與建設。目前,我國各地區農業標準化建設不統一,因此對于農產品品牌的培育產生了一定的障礙,同時也缺乏高質高效農產品品牌培育的參考。這是目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培育中最大的難點。
2.2 缺乏農產品品牌培育庫
品牌培育庫是農產品品牌培育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我國地大物博,農產品種類豐富,各具特色,完善的農產品培育庫可以為農產品品牌培育分類管理提供良好的品牌。目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培育屬于按批次培育,這種培育模式單次培育數量少,農產品培育見效慢,影響著我國農產品著名品牌的培育與宣傳。
2.3 綠色農產品品牌培育不足
綠色農產品在現代市場消費需求較高,市場占有比例較大。目前,我國綠色農產品品牌還處于培育發展階段,關于綠色農產品品牌的創建與培育服務機制還在進一步探索與完善之中,因此我國綠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周期較長,綠色農產品品牌數量在市場的實際占有率較少。這也是當前農產品品牌培育的難點問題之一。
2.4 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不夠
農產品品牌的宣傳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影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還是農產品的質量。由于農產品品牌完成注冊后宣傳力度不足,因此部分農產品品牌的市場銷路難以打開,品牌效力難以發揮。加之市場上每年同類產品較多,導致競爭壓力較大,部分農產品品牌在培育中后期就偏離了品牌的作用,難以發揮實際的價值。
2.5 缺乏農產品品牌市場監管體系
品牌農產品是擴寬農產品市場銷路、增加農產品市場優勢的關鍵。農產品品質是決定品牌農產品市場認可度的關鍵因素。隨著農產品品牌不斷增多,品牌農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而市場上缺乏對于品牌農產品的完善的監管體系,在品質管理上存在著疏漏,導致一些品牌的農產品質量較差,難以取得市場的長期認可度。
3 農產品品牌培育的策略
3.1 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
現階段,我國首先要在農業各個領域中加強標準化建設,重視地區性、復雜性、文字性、實物性的標準化建設,將農業標準化作為引導農產品品牌培育與建設的基礎,在農產品品牌培育中重視文字標準與實物標準的結合,通過農業標準化規定全面確保品牌農產品的質量,縮小消費者對于農產品品牌質量預期與實際的差距,為消費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農產品消費環境。在地區性農產品品牌培育方面,工商部門可以結合農業結構調整不同級別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和管理標準,細化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管理,培育出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夠促進地區農產品銷售,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農產品品牌。
3.2 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庫
現階段,各級政府要樹立所轄區域內農產品品牌商標,對于所有的農產品品牌進行資源整理,建立所在區農產品品牌培育庫。對于農產品品牌培育庫,可以按照知名商標、著名商標、地理標志進行分類分級管理,按照農產品品牌的級別有針對性地培育有各色的、質量較好、市場認可度較高的高質農產品資源。在管理模式上,要將批次培育模式改為定期與不定期培育兩種模式,統一培育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不定期有針對性地培育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品牌。
3.3 加強綠色農產品品牌培育
隨著人民消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升,綠色農產品品牌在市場的認可度逐漸地提高。各級政府應該加強綠色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完善綠色農產品品牌服務機制。對于達到綠色標準的產品盡快實施綠色農產品品牌認證,增加地區性綠色農產品品牌的數量。對于地區性著名、知名的綠色農產品品牌加強重點培育。對于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品牌給予政策及宣傳支持,鼓勵綠色農產品品牌走出地區、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全面提高綠色農產品品牌的附加價值,通過綠色品牌來帶動地區其他農產品品牌的宣傳與推廣。
3.4 做好農產品品牌市場推廣
農產品品牌的宣傳與推廣是延長農產品品牌生命周期,提高農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措施。現階段,農業主管部門應加大對綠色農產品、知名農產品、著名農產品,以及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品牌的市場宣傳與推廣力度,提高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農產品品牌形象,通過農產品品牌的宣傳力度來打開銷路,提高品牌效應,影響農產品品牌的市場生命周期,使其保持較好的市場活力,這樣才能發揮農產品品牌較高的經濟價值,刺激農業經濟發展。
3.5 建立健全農產品品牌市場監管體系
針對農產品品牌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現階段政府應該建立健全農產品品牌市場監管體系,規范農產品品牌的監管流程和監管方法,確保品牌農產品的品質。管理部門要確保每個品牌農產品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特別是綠色健康品牌的農產品,要從口感、健康等多個維度評價和質量,給消費者提供良好的品牌農產品。
4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農產品品牌培育的難點在于農業標準化建設基礎不足,并且各地區不同程度缺乏農產品品牌培育庫、綠色品牌培育和品牌宣傳推廣等問題。基于以上問題,當前我國應該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盡快地制定并完善統一的農業生產標準、農產品品牌建設標準等,同時在此基礎上建立地區農產品品牌培育庫,加強綠色農產品品牌的建設與品牌推廣宣傳,提高地區性農產品品牌的競爭優勢,盡快地將地區性農產品品牌與市場需求對接,實施高質高效的農產品品牌培育。
[參考文獻]
[1] 張可成.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理論與實踐[D].山東農業大學,2009.
[2] 郭春麗.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培育研究[D].天津大學,2010.
[3] 孫玲霞.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品牌培育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9.
[4] 吳霜.新媒體環境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傳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5] 李彥彬.基于五要素模型的中國品牌培育績效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