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琴


【摘?要】 目的:分析分娩期心理護理對降低產婦疼痛及改善心理狀態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體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來院分娩的42例產婦,隨機分A組和B組,分別為21例,分別于分娩期行心理護理與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效果。結果:A組各產程的疼痛評分均低于B組;護理后,兩組的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A組低于B組(P<0.05)。結論:在產婦分娩期實施心理護理能夠調整其心理狀態,減輕疼痛度,具有較高的護理價值。
【關鍵詞】 分娩期;心理護理;產婦;疼痛;心理狀態
文章編號:WHR2019104079
產婦分娩期間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痛感,從而對產婦的身心狀態造成明顯影響,有數據統計,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主要與產婦過度緊張等心理因素相關[1]。為此,臨床建議為產婦提供心理護理,以提高其分娩配合度。本研究主體為42例產婦,旨在探究分娩期心理護理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來院分娩的42例產婦。納入標準為:產婦年齡21~37歲;對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為:伴有嚴重的妊娠合并癥;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伴有慢性炎癥;曾接受心理輔導。隨機分A組和B組,分別為21例。其中,A組年齡21~37歲,平均(29.65±1.22)歲;孕周為38~42周,平均(40.21±0.57)周;經產婦16例,初產婦5例。B組年齡22~36歲,平均(29.94±1.42)歲;孕周為37~42周,平均(40.01±0.23)周;經產婦13例,初產婦8例。兩組產婦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B組于分娩期行常規護理,即講解分娩過程、指導產婦配合分娩、做好應急處理和講解產后注意事項等。A組行心理護理,具體見下。
1.2.1?產前?分娩前,護理人員應為其介紹住院環境,并積極與其溝通,消除緊張感。講解分娩過程,耐心傾聽其護理需求,及時解答分娩疑惑,叮囑其積極表達分娩感受,并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給予其心理支持。
1.2.2?分娩時?第一產程時,產婦伴有陣發性宮縮,助產士應尊重并接受產婦的負面情緒,引導其發泄情緒,告知其宮縮痛的緩解方法,如深呼吸和分散注意力等。叮囑產婦不可尖叫或哭鬧,需保存體力,預防宮縮乏力。助產士需觀察宮縮規律,播放輕音樂并指導產婦進行拉瑪澤呼吸法練習,使其放松身心。若產婦情緒緊張,應通過眼神交流或握手等方式提高其分娩信心。第二產程時,疼痛加劇,助產士需要全程陪伴,于宮縮時告知產婦用力,認可其配合方法。宮縮間歇期應放松休息,告知其分娩進展。第三產程時協助胎兒娩出并告知產婦分娩結果和新生兒狀態,囑其臥床休息,講解積極心態對于產后恢復的作用。
1.2.3?產后?產后協助產婦盡早喂奶,堅持母乳喂養,并指導其轉變角色,使其感受到做母親的愉悅感,指導其護理新生兒,講解產后情緒的排泄方法,如聽音樂、定期接受心理咨詢等。
1.3?觀察指標
利用視覺模擬量表(簡稱VAS)評估各產程的疼痛程度,分值為0~10分,其中,0分示無痛感,10分示劇烈疼痛,即分數與疼痛程度成正比。利用焦慮自評量表(簡稱SAS)與抑郁自評量表(簡稱SDS)測評心理狀態,均為20個條目,標準分為50分,心理狀態與分數負相關。
1.4?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6.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s)對比采用t檢驗,統計學差異標準是P<0.05。
2?結果
2.1?對比疼痛評分
A組各產程的疼痛評分均低于B組(P<0.05)。見表1。
2.2?對比心理狀態評分
護理后,兩組的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A組低于B組(P<0.05)。見表2。
3?討論
分娩期是產婦生產前后的整個過程,是指孕第28周~分娩后1周[2]。初產婦無分娩經驗,對于分娩疼痛有明顯的恐懼心理,加之其不了解分娩知識,過度擔心新生兒的健康狀態,擔心分娩過程發生意外,因此會出現抑郁或焦慮等心理。產婦在分娩期間的心理健康可直接決定分娩結局,過度抑郁或焦慮會增加5-羥色胺的實際分泌量,加重疼痛感,進而引發宮縮乏力,使產程明顯延長[3]。分娩期的心理護理干預是臨床婦科的常用護理模式,產前護理可提高產婦的認知度,使其理性面對分娩過程,消除負面情緒[4];分娩時的全程陪伴和適時疏導能夠增強產婦的分娩信心,使其了解分娩進展,減少生理應激反應,減輕疼痛感;產后護理可使產婦感受到分娩成就感,使其盡快轉變角色,防止情緒過度波動。經以上護理后,產婦可保持健康心態,主動配合分娩操作,進而降低分娩痛感,改善分娩結局[5]。
本研究結果中A組各產程的疼痛評分均低于B組(P<0.05),說明心理護理能夠降低各產程的疼痛感,原因是心理護理可針對產婦的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疏導,減輕其負面情緒,避免因過度焦慮或恐慌導致生理應激反應,增強痛感;護理后,A組的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B組(P<0.05),說明心理護理能夠改善負面情緒,提高產婦的分娩配合度,原因是心理護理的目的是消除分娩焦慮或是緊張感,可根據產婦個人情況調整護理方案,使其客觀認識分娩流程,提高分娩信心。總之,心理護理可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與疼痛度,提高其分娩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衛平.分娩期心理護理對產婦分娩疼痛程度、焦慮及抑郁評分的改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09):65-68.
[2] 東羅卓瑪,旦增卓嘎,次措吉.分娩期全程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程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智慧健康,2018,04(26):82-83.
[3] 成巧玉.分析個體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期產程進展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8,05(06):53-54.
[4] 鐘莉.心理護理對分娩期產婦疼痛、焦慮及抑郁狀況的改善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z1):299-300.
[5] 田景.分娩期全程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程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05):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