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愛民
摘 要:數學課程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其具有抽象性強、邏輯思維性強等特點,正是如此,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科的排斥心理。然而,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逐漸出現了一種集科技和教育共存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微課,其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首先對微課教學模式進行了簡單的闡述,然后具體研究了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可以為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資源;應用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需要教師積極尋找有效的措施并且結合當今互聯網時代下的科學技術來保證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落實。而微課作為互聯網時代下一種新興的教學工具,其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并且與當今國家教育發展的需求相符合,因此,我國教育界逐漸將微課資源重視了起來。
一、微課的概述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也在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了起來。微課教學模式下的微課主要指的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科中的碎片化學習內容直觀地顯示出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學習教材的擴展,具有明顯的結構化特點。而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應用微課這一教學方法主要就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這就屬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延伸[1]。
微課教學模式具有格式特殊、形式精致以及時間濃縮等特點。其中,格式特殊主要指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微課教學中的微視頻主要為流媒體的格式,這種格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時不會受到任何客觀條件的限制;形式精致主要是在小學生邏輯思維欠缺的情況下,微課教學模式更具形象化、直觀性的特點,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時間濃縮主要指的是微課教學模式中的微視頻時間較短,一般在10分鐘以內,學習內容的針對性也很強,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優化教學模式,牢牢堅持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改在我國教育教學中的全面實施,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科學應用微課資源就與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教學原則相符合,有利于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在此,教師可以在講授某一課時的重難點內容時將攝像機和一些錄屏軟件充分利用起來,以此來制作重點明確、內容有趣的微課視頻,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微課教學中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2]。
例如:教師在講授五年級下冊第二章“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可以根據“某一長方形的表面中有一組為正方形,并且正方形的周長為36厘米,長方體的高也是36厘米,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這一題目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此,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了解上述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教師就可以在微視頻中為學生展示一個一組對面為正長方形的長方體,以此來讓學生在潛意識中構建相應的長方體模型,引導學生深入鞏固相關長方體的知識,從而幫助其自主學習相應的長方體周長和表面積公式。另外,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注意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本身只起引導和點撥的作用,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升整堂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2.根據學生在課后作業中遇到的難題,鞏固相應的學習內容
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后不會及時準確地訂正自己的作業錯誤,這樣也就不能牢牢記住自己錯在哪里,為何出錯。對此,利用微課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制作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視頻,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間隙時間中不斷發現自身作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從而有利于避免在后期數學學習中出現相似的錯誤。
例如:在講授四年級上冊第四章“運算律”中的“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兩部分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記不清運算規律的情況。針對此類問題,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微課視頻的方法為學生清晰、直觀地展示乘法分配律和結合律的相關例子,并且要求學生反復觀看,直至完全了解為止。這種做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解答問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還能幫助其清楚掌握關于乘法分配律和結合律的中的相關內容,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
總之,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微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的模式,還能夠引導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其全面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于降低其在數學學習中的難度,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但是,當前如何將微課資源的價值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仍然是教學工作中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葉宇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應用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49.
[2]劉國泰.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