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當前我國正在使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思想,因材施教教學思想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來的。這種思想主要是指導教師在對學生們開展教學期間結合其自身的特點通過針對性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將這種方式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對于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顯著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對因材施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和方式進行了探究,從而通過這種方式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持續進行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因材施教;應用方式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思想。這種教學思想的主要含義就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開展教學工作,進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教師教學方式能夠產生強烈的興趣,進而積極地投入其中,通過揚長避短的方式促進自身的進步和發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同時為了促進小學生們的正常發展,教師在使用因材施教教學措施開展教學期間,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開展教學工作。
一、 因材施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 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
在不同的學習場合之中,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極為復雜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要想確保教學質量,就需要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結合學生的特點靈活地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尤其是在小學生們面臨學習上困難的時候,會使得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認知特征和動機傾向,因此教師就需要在這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相應的引導,這對于教學工作的持續開展有著極大的幫助。
(二) 結合學生的學習風格使用相匹配的學習方式
根據沈斐等人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風格能夠與學生們的學習風格形成良好的匹配度,學生們學習興趣就會持續提升,進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們促進自身成績的提升,同時對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效果,主要是因為任何認知風格都不會適用于所有的知識學習,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指導學生們形成和發展多種認知風格,就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單一認知風格而影響自身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們進行學習風格的訓練,就需要在訓練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并且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及時進行調節。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們學習效果的持續提升。
二、 因材施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一) 結合小學生們的年齡進行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的小學生在年齡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性,致使學生們在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因為年齡的影響而產生較大的差距,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們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措施開展教學期間,要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就需要結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只有符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才能讓小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擁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并且能夠積極地投入其中,對于知識內容的掌握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比如在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們進行教學期間,這年齡段的小學生在集中注意力方面由于自身年齡的影響而有著一定的劣勢,但是對于周邊新奇的事物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為了讓該年齡段的小學生能夠深入到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直觀性強的游戲類活動對學生們開展教學。而在對3-6年級的小學生們開展教學期間,由于該年齡段的小學生的心腦發育水平和心理素質都在逐漸提高,對事物認知程度的提升、記憶力的增強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可以采用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的交叉記憶法的方式對學生們開展教學工作,對學生們的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以及小學生們綜合運用的能力進行嚴格的培養,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事物的內在聯系擁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對于學生們學習成績的持續提升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 結合學生們的興趣進行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的學生作為不同的個體,無論是在性別、能力還是愛好方面均有著顯著的差異性。同時由于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成長環境會形成不同的興趣愛好,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要想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就需要根據學生們自身不同的興趣將因材施教思想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小學生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個人的才能,促使不同的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均能夠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們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期間,為了讓小學生們對這首詩的學習擁有更多的興趣,就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并且通過多媒體中的視頻向學生們展示廬山瀑布的形象,促使學生們對于廬山瀑布擁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進而積極地投入其中進行知識的學習,有利于積極調動學生們的各種感官,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解法。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們進行教學期間,為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為了促進小學生們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將因材施教這種新型的教學思想運用到了教學過程中。而為了確保因材施教的教學質量,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不僅需要結合小學生們的年齡進行因材施教,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們的興趣進行因材施教。從而通過這種方式,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持續進行提供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沈斐.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15(12):33.
[2]劉雪霞.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質教育,2017,3(5):247.
[3]李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8):200.
作者簡介:葉筠,江西省上饒市,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六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