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冷靜分析課堂教學現象時,發現在實施合作、自主、探究、體驗等學習方式中存在著種種問題,這是初中政治教學的參與者必須關注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平時已形成的教的習慣,學生的學的習慣,可以通過隨堂觀察能夠改進,要從實際出發,提高課堂教學有趣實效。
關鍵詞:初中政治;觀察報告;反思
一、 觀察對象
授課教師:王菊;授課班級:八年級1602班、1604班
二、 觀察方式
對教師的教學環節進行隨堂觀察,診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課堂效率,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 觀察活動時間、地點
1. 2018年5月3日第一次授課(初始課) 地點:八年級1602班教室。
2. 2018年5月4日第二次授課(提升課) 地點:八年級1604班教室。
四、 觀察內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四課“法定義務須履行,違反義務須擔責”
五、 觀察程序和過程安排
(一) 課前準備
1. 時間:2018年4月13日,上午8:55—10:30
2. 內容:
授課教師王菊說教材: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學目標的分析,即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態度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情分析等。
根據這些分析,政治組各教師提出教學分析與建議,確定各小組觀察點。
(二) 觀察過程記錄
課前,政治教研組各觀察小組的老師帶著制作好的觀察量表提前進入教室,找到適合自己觀察的位置。
課中,各觀察小組老師仔細認真的按著量表的觀察任務進行各項觀察,把授課教師、學生的認真表現在觀察表上進行記錄,有數據記錄、現象描述等,劉萍、楊菊麗老師還不時地在拍照,錄視頻,尤其是學生情景表演和興高采烈地討論時,記錄下了許多精彩的畫面,在觀察過程中,各觀察老師還不時悄聲地討論教學設計和過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有老師及時反思。
六、 各觀察小組觀察結果分析及建議:
(一) 李**老師:
初始課:(1)總體上看,時間的分配是合理的。但在新課講授中,對“法定義務必須履行”和“違反義務須擔責”的時間分配上不夠合理。
(2)缺乏必要的課堂訓練。
(3)有的問題設置有些偏離主題,使學生抓不住主次。
提升課:問題設置合理,邏輯性強,能緊緊抓住學生,產生共鳴。
總體上看,時間的分配是合理的。但在結束的課堂訓練顯得緊張了些,超時2分鐘。
(二) 劉*老師:
觀察結果分析
初始課:教師授課時表現出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熱情開朗,有很強的親和力。由于導入對話時間過長,導致課中練習沒有時間完成。從初始課的觀察量表來看,授課時問題設置過多,不精干。
提升課:學生回答積極有效,教師的引導較好,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較好。話題能圍繞課題等展開,是較成功的一節課。
教學建議:
1. 堅持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相結合,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
2. 政治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原則,問題設置宜少而精,要呈現出“四化”,即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度化、梯度漸進化。
3. 加強課堂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努力構建有趣有效、有意義有意思的高效課堂。
(三) 尹*老師:
1. 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自主探究的情況
根據活動探究“贍養老人”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積極討論發言,由學生自主討論引出知識點: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法律提倡做的,積極去做。不過在初始課階段,觀察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2. 認真思考課堂中老師的各種提問。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不會提出問題,就不可能自主學習,通過案例“撿到失物歸還要求請客”應不應該,學生從多方面展開討論,提出問題,深得體會: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提倡做的積極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對全面理解課本知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 提升課與初始課相比較,有了較大的改進,增加了學生情景劇和討論的環節,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學習人數及達到的效果比初始課有了很大提高。
(四) 徐**老師:
在授課開始、課中提問及授課即將結束時,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絕大多數學生有傾聽的習慣,并能配合老師完成學習任務,但仍有少數個別學生不會聽課或不愿聽課,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就容易分神或睡覺。
教學建議:
1. 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教師設置問題要合理,即備課又備人,努力構建有趣高效的課堂教學。
2. 加強課堂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自己討論并讓學生自己回答,自行解決問題。
3. 培養學生在傾聽中記筆記的習慣,注意培養,手腦眼耳并用的能力。
4. 講課過程中,教師要多走動,特別要注意到后面的同學,防止學生走神,睡覺,對于睡覺的同學要及時叫醒他(她)!
(五) 任**老師:
兩次課堂觀察結束后,依據記錄的資料和學習目標進行了分析。
王菊老師通過細化課程內容預設了兩個學習目標,即“法定義務須履行,違反義務須擔責。”首先在第一個目標中,我們小組通過研究王老師的教學設計,選擇出了三個相關問題,根據我們組人員的觀察位置,觀察20名學生的舉手情況反映學生在學習這一學習目標的積極性,舉手率分別為56%、42%、38%;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方面,我們記錄了有關此學習目標的所有相關問題的回答情況,通過記錄我們可以看出在第一個學習目標中,教師的相關提問有6次,正確回答為4次,錯誤回答2次,正確率為66.7%;在本目標的學習中,共有7名學生參與展示,正確率為86.4%;當然這些展示只能代表部分學生的情況,所以我們在課后抽樣了20名學生做后測調查反饋。
在第二個學習目標中,我們采用相同的觀察方法,記錄結果如下:學生的舉手率為4%,25%;回答問題的正確率為76%,展示的正確率為72%。
通過上述所有的數據,總體來說,本節課的兩個學習目標達成較好,特別是王老師非常注重滲透情感價值觀,達成了本節課重要的學習目標。
從本次課堂觀察中得到的啟示,新課程改革下,我們一線教師要怎樣處理好教學上的重難點,怎樣提高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優化政治課堂教學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反思與探索。
作者簡介:任紅梅,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