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因其獨有的特點如故事性、教育性、語言的生動性等而頗受兒童喜愛,并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強化兒童文學作品的作用,通過兒童文學閱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特點;重要性
眾所周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小學階段,應當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兒童文學憑借其獨有的特質以及價值,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應當從兒童文學入手,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一、 兒童文學的特點
(一) 敘事視角具有多元性,作品具有兒童性
從兒童文學的產生過程來看:其生產者是成年人,消費者卻是兒童。兒童文學讀物必須以兒童的心理年齡特點為核心,以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多元的敘事視角,最終形成的卻是以兒童為中心的作品,這就是兒童文學的一大亮點之一。從兒童文學的敘事視角而言,有兒童本位的敘事視角、成人經驗教學式的敘事視角等,無論何種敘事視角,都必須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年齡特點、理解能力以及審美需求,盡可能地貼近兒童的心理需要,能夠真實地反應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以下,筆者結合兒童文學敘事兒童本位的敘事視角,了解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兒童本位的敘事視角,是指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從兒童的視角,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創作。這里的作者,一般都是指成人作者,他們要想創作出具有兒童性的作品,首先必須要讓自己的心態回到兒童時代,用兒童的思維方式和理解方式進行創作,用具有兒童性的語言詮釋兒童化的世界。兒童文學作品的兒童性,是其獨有的一個特點,也是兒童文學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 故事性和教育性
本文所指的兒童文學,是指針對6-12周歲的兒童的文學作品,即小學階段的文學作品。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語言積累尚且欠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針對這個階段孩子的兒童文學作品,應當主要是以故事性的形式出現,這樣方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我們知道,兒童文學作品是兒童本位的作品,其核心是兒童,因此,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以兒童的現實生活和想象生活作為創作的重點,結合兒童的想象力,讓兒童文學作品賦予兒童想象的空間,實現兒童文學作品特有的教育意義。例如,民間廣為流傳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體,充滿神秘和美好的故事情節,會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具有極大的興趣性,而且,樸實的牛郎和勤勞的織女,這兩者的人物形象又會給兒童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并由此形成兒童所獨有的人格魅力。
(三) 語言生動、簡潔、淺易
生動性、簡潔性、通俗易懂性是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的主要特點。兒童文學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的語言特點,也是基于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本位”的特點。兒童文學作品的生動性,要求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結合兒童的心理年齡特點,采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和引導學生,讓孩子愛讀、愛聽,這才是成功兒童文學作品應當具有的特質。著名的文學家老舍先生曾經說過:“用不多的詞兒,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的、有趣地述說出來,恰足以使孩子們愛聽。”老舍先生的這句話,直接概括了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的生動性、簡潔性和通俗易懂性的三大語言特點,形象而具體。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符合兒童的認知,這是無可厚非的。
二、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的重要性
(一) 兒童文學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各學段的閱讀都提出了具體建議。第一學段(1~2年級),學生的閱讀文類被明確指定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這意味著兒童文學至少在小學低年段已成為學生閱讀的主要內容。眾所周知,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詞匯積累不足,在閱讀方面頗受影響。如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面對的是一些干巴巴的、深奧難懂的閱讀素材,勢必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而兒童文學則不同,兒童文學本身就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尤其是對于一些圖文并茂的兒童詩歌、寓言故事,勢必會讓正處于閱讀初級階段的孩子感到其樂無窮。因此,我們可以說,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兒童文學作品幾乎成為了孩子閱讀的主要素材,兒童文學作品本身所獨有的價值和特點,對學生思想和情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 兒童文學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中高年級主要是針對3-6年級的學生。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面臨閱讀,而且會面臨大量的寫作任務。《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了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及結構脈絡。在此基礎上學會如何寫作。這也就意味著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兒童文學依然是其閱讀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寫作靈感,而這些寫作靈感一方面源于學生日常的習作素材積累,另一方面源于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情感體驗。兒童文學作品的課外閱讀能夠滿足學生這兩方面的需要。從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語言的生動性是兒童文學作品主要特點之一,因此,面對學生生活經驗匱乏,寫作思維局限的情況,兒童文學作品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學生在中高年級階段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兒童文學作品依然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其獨特的敘事視角、富有趣味性的內容,都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最佳讀物。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指導中,應當強化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麗娜.兒童文學特點初探[J].科教文化,2010(19):149.
作者簡介:
劉光建,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新民鎮馬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