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藝術思維與審美能力的產生依賴于幼兒時期所接受的藝術教育,現在各種藝術形式不斷豐富著孩子們的生活例如舞蹈、美術、音樂等,而其中美術又是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術教育中適應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手段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本文主要論述了創意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創意美術;幼兒;審美
一、 引言
美術是一門藝術,是對生活的一種提煉與升華,美術來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美術對人的審美的培養以及氣質的培養都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兒階段,讓學生接受美術教育,是對他們心靈的洗滌。雖然有很多學校教育機構已經普及了美術教育,但是其機械化的教學方式與管理方式不僅沒有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視野,反而還禁錮住了學生的思想,這種教學管理方式是很危險的。
二、 現階段我國創意美術教學的現狀
隨著近幾年以來新課改的深入發展,美術這一科目被廣泛地開設在幼兒園中,美術教學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成績。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許多教育機構也分別開設了小、中、大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針對幼兒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但是在創意幼兒美術教學中依然存在以下現狀:
(一) 沒有完全落實美術課程的進行。開設美術課程是為了提高幼兒的審美與藝術能力,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但是有部分幼兒園卻不了解創意美術的基本含義,依然循規蹈矩,重蹈傳統美術教學的覆轍。
(二) 表現方式單一。美術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是單純地拿筆畫畫就叫作美術,還包含手工,雕塑等等。部分幼兒園就把美術局限在繪畫當中,這樣不僅不利于幼兒的全面學習,反而會限制住學生的興趣與思維。
三、 在創意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與創新的方式
(一) 教學形式多樣化。部分教師針對幼兒的美術教學都是按照已有的教學大綱或者計劃而進行的,都是課本上的固定知識和固定規定。例如天空的顏色必定是藍色的,小溪的描繪也是要彎彎而清澈的,或許這些對部分小朋友是合適的,但是明顯會導致部分幼兒對這種無聊的知識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喪失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只要在總的教學原則的指導下,教學形式可以適當地改變。例如天空,不加以束縛,有的孩子畫的是藍色,有的卻是灰色,有的畫滿了玩具,而有的充滿了垃圾;又或者折紙飛機的時候,有的孩子就喜歡用舊紙張或舊報紙折,因為這種材料更好折疊,而不是僅僅只能用卡紙折飛機。
例如筆者在讓學生畫人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都是畫的直立立的一個人立在那里,沒有美感。所以在畫人之前,我先讓孩子去玩兒,做一些游戲或者運動。不過并不是單純的玩,而是互相觀察,并把動態特征一些明顯的東西記下來。在做游戲的時候,我會幫助引導孩子們去分析人的動態與變化,讓學生通過游戲能夠對人的身體有一些了解,在運動與游戲之后,再讓學生畫人。雖然會有一些同學,由于年齡比較小理解不到位,但是相比于做游戲之前所畫的人,則更具有美感與動態,相比于千篇一律的直立的人,游戲之后畫出來的人活靈活現一些。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其實更能夠培養幼兒一種包容的心態,更易于在以后接受新鮮的事物。往大的方面說,就像各個國家的審美都千差萬別,美術就是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科目,如果從小就把孩子禁錮在一個狹隘的視野內,孩子的審美成長必定是緩慢的。
(二) 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便是引導。其實有很多科學表明幼兒階段的孩子創造想象能力遠遠高于成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許多孩子的涂鴉成人是看不懂的,但是孩子之間卻可以相互理解。
這也表現在顏色上,筆者在美術教學中主要是讓孩子自己去涂顏色,幼兒畫面上顯示出的顏色絕對是有悖于現實生活的,這原本是一種好的現象,但是卻被某些成人所不能接受。尤其是部分孩子的家長,經常會發出疑問,為什么我家孩子涂的顏色我都看不懂?是不是孩子涂顏色涂錯了等等,尤其是在某些農村地區家長的思維不夠前進,很容易產生這樣的誤解。這時候就要和家長說明解釋,防止在家庭中家長對于幼兒的錯誤教學,防止幼兒的思維固定化。
在課堂上也多給孩子去觀看更多的新鮮事物,中國的水墨畫、山水畫,國外的素描、油畫甚至許多大師的抽象作品,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不一定看得懂,但是能夠給幼兒一個心理暗示,美的表現形式不是只有一種而是多種多樣,變幻莫測。多媒體教學是筆者上課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多媒體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三) 讓孩子學會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審美的變化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孩子在成長中思維也會逐漸固化,教師就要趁著這個階段鼓勵孩子做一個“標新立異”的人。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激發想象。也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識更加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卻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孩子們的靈感正源于一個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筆者看過部分的課堂即便是美術課堂是安靜的,沒有一絲聲響,這種壓抑的課堂氛圍,學生很難發揮出想象力。筆者認為,在美術方面不需要過分安靜的環境。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保持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不應該站在知識的制高點上。對于有創造性但是調皮的孩子教師要學會包容,本身幼兒就是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進步,對于孩子的調皮性格逐漸改變,把孩子的創造與審美能力逐漸凸顯出來,培養其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在上美術課時,教學內容也要符合孩子們的心理興趣點,所以筆者上課選擇的事物都是孩子所喜歡的事物,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創作。比如男孩子可能對恐龍,飛機等事物更感興趣,女孩子會對公主王子更加喜歡,在這個興趣的點上再進行引導一步步地進行點撥,長此堅持下去學生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回報。
四、 總結
提高幼兒的審美與藝術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周邊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教師就是要進行正確地引導,給幼兒一個充滿創造力的環境。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人人是創造之人,處處是創造之地,不要由于孩子們的年齡而輕視了他們的能力。將孩子自身的特色發揮出來。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更新思想,得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任凌云.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之我見[J].未來英才,2016(17):163.
[2]吳章新.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2):53-54,69.
[3]董巖.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初探[J].神州(中旬刊),2015(12):32-32.
作者簡介:
倪晨靜,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區翰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