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海
摘? ? 要: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直是擺在高中教育教學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學校與教師要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才能有效促進學困生轉化。本文就高中生學困生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成因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轉化策略。
關鍵詞: 高中學困生? ? 成因? ? 轉化
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主觀努力及學習基礎較弱而在學習中很難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生群體。在高中教育教學中,隨著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的不斷增加,在學生中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學困生的群體不斷擴大,影響了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因此,在高中教育教學中分析學困生并明確學困生的成因,采取相應策略加速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擺在高中教育教學面前不應回避的重要課題。
1.學困生的成因
1.1學生自身原因
教學實踐研究表明,學困生落后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學困生群體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學習興趣與動機較弱,缺乏學習興趣是他們成為學困生的重要因素。學困生群體又一個共同特點是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注意學習方法的掌握與使用。高中知識涉及面廣且深,學困生一般沒有上課做筆記的習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瞌睡、隨便說話的現象時有發生,學困生在學習中處于迷茫狀態,學習上不知道從何入手。與中上層學生相比,在同等努力的情況下,但是學習差距還是仍然存在,學困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但往往把原因歸結為腦子笨,跟不上學習節奏。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有效的學習方法沒有掌握,致使他們在學習上處于應付敷衍狀態,常常出現厭學情緒。學困生群體的再一個特點是學習基礎偏差。由于學習知識環節的斷層致使他們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當他們面對新知識時,不能與舊知有效連接,在學習面前產生畏懼感,長此以往學困生面臨的學習困難會越來越大,增加轉化的難度。由于學習上的失利,學困生的心理健康面臨挑戰,學困生通常具有自卑、敏感、多疑等心理特點,感覺學習壓力很大,在學習上不喜歡與他人交流,部分學困生甚至把學習壓力遷移為網絡游戲等領域,缺乏學習自信,極易導致心理疾病。
1.2學生家庭原因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加快,部分家長由于工作繁忙,很少顧及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監管不到位。由于自制能力不強,學困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感而出現逃課、癡迷網絡的問題。部分家長文化素質低下影響學困生的學習進步。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覺力不從心,有時對孩子過于嚴厲的管教或者無原則的放任,是學困生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家長自身文化素養不高導致對孩子的監管或者教育不能及時跟進,這是使孩子成為學困生的重要因素。
1.3學校教育的原因
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應試教育教學觀念是教師進行教育創新的桎梏。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一些教師偏愛學習優秀的學生,學困生受到冷落,被教育教學活動邊緣化。教師對學困生存在偏見,不能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學困生,認為他們沒有學習潛力。在傳統思想的控制下教師的教學方法除舊,沒有運用先進的教育藝術更新教學形式,內容選擇不具備新穎性,與學生在心理上產生隔離。部分教師不注意與學困生之間的心靈溝通,與學困生的交流內容主要局限于對其批評教育,學困生的閃光點得不到及時的肯定與鼓勵,轉化工作舉步維艱。
1.4社會環境的原因
目前的社會環境復雜而多變,一些不良信息與思想觀念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學困生的是非辨別能力較弱,是不良思想與信息容易侵入的群體。學生思想還不成熟,看問題會片面。高中生與家長在一起相對小學、初中階段減少,與同學在一起的時間增多。學生很容易受到群體的影響,在這個群體中有的學生與群體成員關系緊張,影響自身生活與學習,不能全神貫注地投身學習,這是其進入學困生群體的重要原因。
2.高中學困生轉化策略
2.1優化學習策略
學困生缺少學習信心,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對自身進行全面否定,形成自卑感,在學習上得過且過,敷衍塞責。教師要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建立多元智能觀,讓學困生認識到自身存在各種優勢與潛能。因此,教師要徹底轉變對學困生的態度,不能一味地對其諷刺挖苦,注重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對其進行肯定與鼓勵。當學困生認識到自身有著巨大的潛能時,改變學困生自卑式評價的認知就成為可能。教師要幫助學困生挖掘潛能,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要對學困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指導,掌握科學學習策略,但是學困生都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要根據每個學困生的實際,幫助其總結與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應該從常規的學習習慣培養入手,讓其養成上課做筆記、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鞏固的良好習慣。在學困生有了一定的轉變后,初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方法的掌握與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較長時間的引導與督促。要讓特困生了解不同學科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掌握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教師注重引導學困生總結與掌握學習方法,使學困生運用有效的不同方法進行不同學科的學習。要指導學困生學會制訂學習計劃,學會時間管理,學會統籌安排學習時間,學會排除環境造成的阻礙,為自己的學習創造優良的環境,同時學會自我激勵,學會運用有效的學習工具提高學習有效性,如學會運用工具書、課輔資料、網絡等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探究。這是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同時,幫助學困生掌握與優化學習方法,每個學生的個性與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教師除了對其進行預習、課堂學習、復習鞏固等基本學習方法指導與習慣養成之外,還要針對每個學困生的具體特點,引導其選用適合自身情況的學習方法。為確保指導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強化業務能力,了解多種學習方法的作用,讓每個學困生都選用不同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教師要長期堅持引導與督促,因為每種學習方法的掌握與習慣養成都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2.2優化教學策略
2.2.1實施分層教學
學困生相對于其他學習水平較高、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在學習基礎及非智力因素上有著不小的差距,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影響學困生對教學進度的跟進,導致課堂教學邊緣化。因此,分層教學十分必要。教師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在知識深度與廣度上進一步拓展,對于學困生來說,應該降低學習的難度,設置適合其能力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使學困生能夠融入課堂,認識到自身的學習價值,樹立學習自信。
2.2.2實施多元化評價策略
改變傳統教學中評價主體僅限于教師的問題,實施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要采取學生自我評價、生生相互評價、小組相互評價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評價者而學生是接受評價的被動者的局面。同時,實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如書面評價、口頭評價、體態與表情評價等。根據教育與教學環境采取不同的評價形式,使學困生時時處處都得到相應評價,促進對自身學習的反思,得到肯定與鼓勵。此外,還要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除了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外,還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方法、情感、意志等進行相應評價。對學困生的評價切忌單一化,引導學困生縱向性評價,使學困生認識到自身的進步,增強學習信心。
2.2.3實施個別輔導策略
在教師實施分層教學時,會出現對于部分學困生兼顧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密切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對于部分學困生實施個別輔導策略。主要運用課外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輔導。課外輔導在時間上不像課堂時間一樣受到一定的限制,課外輔導更有時間的保障,更有計劃性與針對性。教師要制訂學困生輔導計劃,針對學困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輔導目標、內容及輔導的重點與難點,設置精準的發展區。教師可以更好地接近學困生,了解學困生的心理活動,進行情感的溝通與心理輔導,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其更好地轉化。
2.2.4實施環境優化策略
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教育環境,要通過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設,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與教育,讓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樂觀心態,對學習充滿信心。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要針對學困生進行勵志教育、情感教育及應對挫折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二是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平臺等強化與家庭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施加教育。三是注重家校合作教育,使教育更富有針對性,家庭與學校都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對于出現的問題共商解決措施。四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自覺抵御來自社會各方面不良信息與思想的侵襲。充分運用社會資源對學困生進行教育,如引領學生到社區、企業、福利院、敬老院進行助人教育。將學生置身于開放的社會教育系統中,促進學困生有效轉化。
隨著知識深度與難度的增加,高中學困生群體會逐漸增大,高中教育教學面臨挑戰。教師要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并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應對策略,促進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孫鵬剛.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淺析[J].中學時代,2013(14):9-10.
[2]王旭升.高中物理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應用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19):11.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GS〔2018〕GHB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