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燕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創新教育儼然成了這個時代的新要求,在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里,沒有創新就沒有了競爭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了廣大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以初中生物教學為例,通過對應用創新思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幾點創新思維在生物學科中的應用策略,以供相關讀者參考。
【關鍵詞】創新思維 初中 生物教學
生物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也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總結生物的生長規律和大自然的發展規律。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值得廣大初中生物教師探討的一個問題。一節成功的課,教學方法很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當然,教學作為一項“教”與“學”同步實施的雙邊活動,不僅要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促進、指導作用,還必須要充分調動到學生參與其中,才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實現自身素質和能力的發展。但是,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現狀堪憂,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的主體作用。在此窘境下,學生的學習毫無個性可言,變成了一種由外在牽制力所帶動的他控行為、被動行為,學生所進行的學習活動缺乏個性、缺乏創新性,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完成學習活動,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習慣于“享用”現場的答案,賴于動腦筋。毋庸置疑的是這種系統化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全體學生都接受到所謂的“考點”“重難點”知識,但是也嚴重剝削了學生的主體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由此可見,在當前高舉素質教育改革旗幟的環境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創新思維,把創新作為一種有效手段應用到課程教學思想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是初中生物教學創新發展的重點。
二、創新思維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構建生活化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而這種想象力則能夠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生物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型課程,要想把當中所存在的生物問題剖析清楚,則需要更多的想象力。故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利用自然界、生活當中所存在的一些生物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在情境中啟發學生根據知識點進行科學的想象,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象力的時候,不能夠“瞎想”,而是要引導好方向,讓學生能夠圍繞某一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來提出相關性的問題,然后再根據問題進行合理性的想象。
如:在學習“消化和吸收”一節時,如果貿貿然讓學生進行想象,學生肯定會覺得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畢竟學生們尚未熟悉消化與吸收問題,不知道從何入手進行想象。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在新課導入階段,運用生活當中的一些現象來幫助學生找到想象方向:為什么有些人老是吃很多食物,但就是長不胖呢?那么在這種熟悉的“猜想式”生活問題引導下,學生也會誘發創新意識的產生,隨之產生學習食物消化與吸收知識的興趣,帶著問題進行探究思考,與老師一起共同探討人體消化系統世界的奧秘。
2.開展合作探究活動,誘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生
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為了追求升學率,側重于固定化、形式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原原本本一大套,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在學習課程知識時,教師更是一味的講原理,一節課下來,都是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這種抹殺了生物學科生命力、靈活性和科學性的教學方法,不僅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疲憊,所取得的教學成效往往事倍功半,學生得益甚少,更別說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通過合作探究活動的實施則能夠有效誘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生,讓他們能夠在合作活動中開展進一步探究學習活動,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探究“細菌和真菌的有效利用”時,就可以在發酵實驗環節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以4人為小組開展實驗,管控能力強的學生為小組長,負責小組實驗的全面工作,其中動手能力較強的成員為操作員,主要進行實驗探究,較為細心的小組成員則對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記錄,而表達能力好的學生則對實驗結果進行表述。在這種分工明確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突進能夠增長學生生物學習信心提高各自能力,學生也能夠進入最佳學習作態,萌發創新性思維。
3.強調激活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不斷創新發展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還存于一個初級化的階段,他們在認知事物時也習慣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這使得他們在理解生物問題時往往會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為了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教師有必須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特點,找到生物知識的“原型”,啟發學生結合“原型”進行生物知識或原理的深入思考,進而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譬如說:在觀察學習“草履蟲的結構”時,教師就可以實現為學生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在學生掌握操作步驟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問題:草履蟲在顯微鏡下觀察是什么顏色的?它的細胞結構是什么樣的呢?通過本次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而學生則可以通過親自使用顯微鏡,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從多個角度對草履蟲的顯微結構進行觀察,發展自身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結語
總而言之,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根據時代的需求向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方能完成教師的最終使命。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多與學生溝通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思維動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馮雪, 彭凱平, FENGXue, et al. 技能和風格:理性思維的兩種測量途徑[J]. 心理科學進展, 2015, 23(9):1550-1559.
[2]韓水金. 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J]. 浙江教育技術,2012(6).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新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