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莎
【內容摘要】從小學升入初中,是每個學生必須經歷的學習階段,也是教師必須重視的教學階段。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入各種新時期的教學模式,并配合有效途徑的思考理念,幫助學生跨進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要做他們最堅強的后盾,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可靠的教學元素,滿足他們的學習好奇心。
【關鍵詞】中小學? 數學? 途徑? 銜接
由于學生從小接觸到的學習環境和數學知識不同,他們思考問題的途徑和學習探索的模式也有所差異。特別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當他們進入初中后,數學例題變得抽象和復雜,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作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我們要引入各種數學課堂的探索實例,幫助學生解決不適應的學習問題,讓他們學會將生活元素和數學知識銜接在一起,綜合分析和思考。本文就從當前的數學理念出發,對實現小學到中學學習的銜接教程和策略做幾點分析,并對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需要解決的實質性問題做出總結。
一、注重小學到初中的教學銜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教材比較靈活,往往和生活實際相銜接。中學課程是對于小學數學教材的衍生和運用,較小學資源來說,更豐富和抽象。所以教師在目標要求、教學內容、數學理論、知識體系、數學學習方法等方面都要做出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方案,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銜接程度,認識到由數到式、由常量到變量、由簡單到復雜、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
小學的數學知識和初中的數學知識相比,存在數量多、內容深、教材的坡度緩等特點,對學生的思維實際能力要求特別高。我們教師要做好引導宣傳工作,帶領學生進入到數學探究的世界,自覺、自主的融入到課堂環節。在教學勾股定理的運用時,教師要引入各種教學題材,并把常見的知識定理和數字給學生做講解和介紹,讓他們自行整理,跟隨教師的課堂步驟構建數學知識框架和學習體系,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想。“勾三股四弦五”、“在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這邊的一半”等都是數學重常用的口訣,可以讓學生理解和背誦,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一些有價值的數學實例,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氣質的出發點。比如讓學生通過圓形的例題,讓他們自己明白圓的性質和計算公式,再進行一些綜合性的訓練,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完善小學到初中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效率
初中的數學知識客觀性強,學生往往易于模仿卻難于掌握。我們可以從游戲環節出發,循序漸進的完善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效率。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教力度的不斷加深,當前的初中課堂呈現出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寬的特點,不僅融合了許多復雜的理論知識,也觸及到抽象的數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等知識點。
為了提升每個學生的邏輯推理技巧,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加入較復雜的幾何圖形和推理論證等,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的真理,擴展自身的解題運用能力。教師也要有效的注重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幫助每個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心,提升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數軸”一章節時,為了方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們可以在代數領域內設置含有“正負數”的例題,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有理數的計算有更為深層次的理解。比如求-4的絕對值、相反數,可以組織學生課堂活動,讓他們自行在數軸上畫出相應數字代碼,經歷一個從側重感性認識向側重理性認識過渡,從而發揮素質教育的優勢和作用。
三、引入小學到初中的教學實例,擴展學生的數學探索技能
為了擴展學生的數學探索技能,教師要注重兩個層面的教學內容,首先是教學實例,其次是教學方法。在教學實例上,我們要注重一定的方法和引入策略,不能盲目素材,更不能對學生的要求過于嚴格。小學到中學的數學周課時多,教師要做好充足的備課方案,以便應對學生的不時之需。對于教學中的重難點、關鍵因素,一定要留有較充裕的時間去講解,才能發揮教學實例的作用,讓學生可以進行充分的鞏固和練習,在日常學習活動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也易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課堂存在應試教育的缺陷,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和擴展,課堂的方案也實施得不夠到位。新時期的教學就要講究新時期的方法,教師主要通過設問、質疑、變式等方式進行引導,能方便學生自主構建學習課堂,能引導學生對數學實例進行思考和解答。只有這樣才能豐富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把握好小學和初中教育的銜接,逐步幫助學生形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教學課堂中,由于時代性質發生改變,教學形式和課堂理念也有所更新。影響中小學教學銜接的因素很多,教師要站在時代的教學前沿,從各個方面引入優質化的教材體系,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模式。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小學到初中餓教學銜接,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還要不斷的引入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綜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效率,以時代的理念擴展學生的數學探索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