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林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在化學教學中,一些微觀的、抽象的化學,可以通過多媒體形象生動而富有意境地展現出來,可以讓化學課變得有聲有色,激情飛揚,讓學生樂學化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對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學現象進行科學合理地解釋,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強調實踐活動對化學。下面就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效率? 學習興趣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在課堂中突被這些重難點知識呢?就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而言,很難用傳統的方法突破和解決。例如:在微觀粒子結構一節中,教師如果用傳統的方法講授,恐怕用幾節課也很交待清楚,尤其是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以及電子云的運動。如果用多媒體演示微觀世界物質的結構,學生形象易懂,圖文并茂,用十分鐘可以說得很清楚,并且寓教于樂,給課堂增添了許多趣味,這樣的課容量很大,需要教師認真備好課和提前設計好課件。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有利于課堂的情境式教學
所謂情境式教學,就是利用能引起學生知識、情感、行為變化的自然或社會現象或人為設計的具體場景,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引導學生在互動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以達到知情合一的最佳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在有利于學習的情境下,可以很好地把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去,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一味強化知識點,沒有創設情境式教學,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媒體則集形象生動、理論聯系實際于一體,可以使課堂生活化,知識系統化,變抽象為形象化。例如我在講解“酸雨的形成”時,通過視頻、圖片等一系列多媒體資料向學生展示酸雨的危害性,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意識。又通過動漫模擬酸雨形成過程,這時,一部分同學想探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性及解決方法,我因勢利導地讓他們上網查詢,或去圖書館查資料,進而為后面學習化學與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化學這門學課中,如果產生濃厚的興趣,則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積極主動,富于激情,在課堂上思維異常活躍,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而化學作為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需要用實驗來進行演示,在演示之前,將一些實驗現象和過程利用多媒體來播放,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進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例如:在化學教學“淡水處理”這一節內容中,我用照相機拍攝了學校附近河里的咸水,當地老百姓用土方法然后制成幻燈片,同學們觀看了幻燈片之后,深受啟發,下去課后,在實驗室都想用蒸餾法、滲透法等,通過自己親手操作,有位同學對PPT上的咸水淡化提出質疑,原因是在淡水處理中,如果考慮商業投資成本,有些處理方法只是實驗室用做標本的,而與實際淡水處理千差萬別。如何將本地咸水淡化,用于工農業生產中呢?這一課題需要在實踐中斷探索。
三、利用多媒體,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可以克服學生感官上的局限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可以變靜態畫面為動態動漫,變微觀粒子為宏觀模型。極大滿足了學生的感觀需求,創造了情境教學,優化教學資源,讓學生身臨其境物質世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化學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課堂上講不清楚的現象和過程,這時,利用多媒體的形象性,可以突破學生視覺的局限性,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課堂內容,尤其在在重難點突破方面,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這一節課中,學生對原子結構、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很難理解,因為這些微觀世界教師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楚,大多數同學理解起來很困難,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把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制作成fIash,很清楚地演示了氯化鈉和水的形成過程,從而對化合物有了很形象的感觀,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
四、更好地優化化學實驗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在高考考查中占很大的比例。多媒體教學可以避免實驗中的爆炸危險,可以避免腐蝕性藥品的危害、也可以節約實驗成本等。例如鈉與水反應的實驗,過去是在燒杯中進行,學生不能清晰地觀察實驗現象。現在利用投影儀,在投影屏幕上學生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浮、熔、游、響、紅”等現象,現象非常明顯。我們可以把一些大型的實驗,例如原子反應堆,可以利用多媒體投放,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化學實驗中如果操作錯誤,不僅會導致實驗失敗,造成儀器損壞,而且可能導致環境污染,發生意外事故,引發學生對實驗的恐懼心理。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這些錯誤操作,不僅把實驗失誤演示清楚,并且避免危險事件的發生,多媒體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的深刻影響,讓實驗現象更加明顯。農村中學因為條件限制不能做的部分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利用制作課件來呈現給學生。總之,多媒體,創設有利于課堂的情境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更好地突破重難點,更好地優化化學實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