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志
【內容摘要】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學生們能夠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協同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同時,在家校共育模式下的教育,更有利于家長和教師更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情況,能夠更及時有效地針對學生情況采取措施。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針對初中生群體加強家校共育有效模式的構建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家校共育? 有效模式? 構建
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中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限制自身成長與發展,因此,在初中生的教育過程中,要給予更高的重視與關注。初中生的教育既離不開學校及教師的幫助,同樣也離不開家庭中父母親人的支持。家庭教育在初中生的成長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原生家庭的教育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更有利,在學生的性格、心理健康、心態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且關鍵的影響。在實際的教育中,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沒有形成與學校的合作,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當代教育中必須要重視家長和學校的共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保障初中生的健康成長。
一、家校共育模式開展的意義
家校共育模式的開展,能夠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銜接與融合,不僅有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還能夠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與協作。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學校和家庭的交流和溝通效果會更有效、更全面,對于初中生的學習而言,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其成長而言,更能夠全面地促進健康成長;對于教師而言,不論是學科教育還是素質心理教育,家校共育模式的建立能夠降低教師的教育壓力;對于學生家長而言,家校共育能夠幫助家長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孩子情況,能夠幫助家長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教育。家庭和學校在各方面教育內容上的高效溝通,能夠形成互補關系,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教育成果。初中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長任何一方的教育。
二、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性保障方式
1.學校和家庭需要統一思想
雖然近年來大多數家長的教育觀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受傳統觀念的深刻影響,我國依然有很多家長的教育觀存在嚴重的落后性。他們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由老師進行教育即可,自己就不用再操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孩子教育的關心也僅局限于學習成績,嚴重缺乏與孩子、與學校的溝通和交流,在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方面給予了極大的漠視。此外,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學校教育也沒有認識到與學生家庭構成共育模式的重要性,雙方意識和觀念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初中生成長和學習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的關注,這非常不利于初中生的成長與發展。學校學習的環境和家庭成長環境同等重要,在現代教育中必須要重視家校的合作與共育,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要保障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性,首先就要統一學校與家庭的思想與觀念,為學校和家庭的配合互補奠定基礎。
2.轉變家長教育觀,提高家長教育能力
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性,僅憑統一學校和家長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能力也需要有所提升。目前,一些家長的教育觀及教育能力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無法真正發揮出家庭教育的價值,在保障家校共育有效性方面很多家長表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善這一問題將是保障家校共育有效性的關鍵。要轉變教育觀、提高教育能力,學校有必要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通過舉辦相關講座、培訓等多種方式為家長提供更多關于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時也為家長面授更多關于家校共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注意事項,進一步讓家長知道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及開展方式。
3.家校溝通常態化
受時間精力的影響,講座和培訓都不可能得到常態化的開展,但初中生的情況每天都會有變化,需要保持時刻關注,因此家庭與學校的溝通不能間斷,必須要實現常態化的溝通才能保證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性。除了時間精力上的不足,青春期的初中生還有一些身體、心理上的問題與學生隱私有關,無法在講座和培訓上進行溝通,拓展溝通方式也是提高家校共育模式有效性的重要內容。解決家庭與學校的溝通常態化問題是保證家校共育效果的關鍵性問題。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發達的社會,可以通過微信、電話、QQ、家校通等多種方式拓展溝通方式,基于信息技術的溝通方式,降低了時間成本,不需要進行當面的溝通,這樣既能實現家校溝通的常態化,又實現了對學生隱私的保護。此外,通過微信等網絡形式進行溝通,教師在家校共育模式上的疑惑、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難等內容也能夠與學校進行有效溝通,對于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與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