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華
摘 要:本文在對校園快遞工作站和物流管理專業調研、分析的基礎上,以我院為例,就校園快遞工作站產教融合管理優化的思考及實踐加以闡述,以對高職院校的產教融合、優化管理、實訓建設等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快遞工作站;產教融合;優化管理
基金項目: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橫向課題“優里校園快遞服務工作站管理優化研究”研究論文。
1 背景簡介
快遞作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快遞服務中心作為學生生活服務配套設施的必備品,對快遞服務進行統籌規劃、統一管理、提高效率、提升品質,既符合學生對在大學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也滿足建設高校文明校園,實現功能區劃,加強綜合治理,提升校區品質的要求。怎樣讓校園快遞服務更好地進行整合升級,打通校園物流瓶頸,加強對最后一百米快遞配送的統一,提高全校師生快遞服務體驗?怎樣通過專業的運營、智能的設備、優質的服務來完善優化學校的快遞服務功能?這是值得認真研究探討的一個問題。
2 校園快遞工作站產教融合分析
1)高校校園快遞痛點和需求。校園快遞管理本身“高頻次、剛需求”的特性,特別是每年“開學季”“6.18”“雙11”“雙12”等派件高峰,派件量較平時數倍增長。校園環境、快遞安全、車輛安全、人員安全、服務投訴等因快遞而產生的問題及隱患越來越成為校園管理的痛點。而高校特別是開辦有物流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的高校又是很好的匹配的和結合點,我院優里校園快遞工作站也是因此應運而生,基于快遞物流帶來的人流量將有效帶動創業實訓基地等校內市場。同時校內創業實訓基地部分相關專業教材、課程內容可以與產教實戰更進一步融合。進一步提升真實實訓場景的發展空間,提升學生創業環境、創業產品,有利于學生對口就業。
2)企業痛點和需求。企業招人難,崗位實際應用人才非常缺乏。基層崗位流動性大,新員工占比大。校園相關的服務項目,對應學校寒暑假隨之減少工作量,假期內一線員工難以安置。擁有大量物流、電商資源和末端流量,無法產生價值。通過“產教融合”優化管理校園快遞工作站,實現創新教學模式,學習社會企業的先進技術、服務理念、管理制度、運營模式等。通過相關專業的實訓內容解決學校的實際需求,如基礎的快遞管理問題。基于末端交付服務帶來全校師生的人流量打造一個線下生態平臺,圍繞實訓基地開展教學、創業等學生服務項目,并使其產生價值(包含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因為快遞的高頻和剛需,而且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后包裹量持續增長,必須有人來解決校園的管理難點——物流管理專業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實訓基地的多個服務功能崗位日常操作為學校提供大量的勤工儉學崗位,培養自我職業感知和職業素養。創造勞動價值,“薪酬+學分”,以需促學,學以致用。利用學校硬件資源和企業軟件資源,共同提升學生實戰能力、培養人才。開展學徒制培養,學生可以到企業按照師傅帶徒弟的方法,進行學習、培訓、上崗等實習鍛煉,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工作,獲得更多培養和晉升機會。
3 校園快遞工作站產教融合優化管理模式
為了進一步拓展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帶來更多專業和實操相關結合的元素,通過引進社會市場行業指導和場景實戰:在諸多專業,通過深度校企合作實現知識體系創新、實訓載體創新、師資培養創新、系統支持創新。
以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核心,通過學生服務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態度,養成自理、自強的良好思想作風。“以需促學,學以致用”,在解決校內面臨基礎快遞管理困難和生活服務需求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集勤工儉學、實訓實習、創新創業為一體的場所,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寓教于樂。
在規范化安全運營校內各項生產和服務工作的同時,利用先進技術,結合校內外各優勢資源開展教學和完成人才培養任務,同時為廣大在校學生提供就近的創新創業和實踐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服務項目中通過實踐、自評、考評、答辯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打造成一個全新的真實場景的智慧化校園綜合服務實訓基地。
4 產教融合作實訓基地課程項目化的具體實施
將真實服務和生產場景的“企業項目”分拆為多個環節的“教學項目”單元。實訓課程開展前由企業督導進行統一的理論知識、操作流程、服務規范、管理制度等培訓。理論知識考核通過后進入安排學生進入上崗實操環節。每個班建4~6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選出組長,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參與到日常的具體經營。合理安排各個實訓小組的實訓/上崗時間,保證所有實訓基地的營業時間。企業督導與專業教師在實訓基地現場展開教學,對小組成員進行實訓/上崗分工。合理安排實訓課程和崗位實習,盡可能確保學生在校期間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在學習的同時展開對客戶的真實服務,考評實操能力和服務能力。順利完成技能考核的結業學生發放相關證書,有助于畢業學子在求職過程中更容易獲得企業的青睞和融入企業環境。
5 快遞校園工作站產教融合優化管理建設內容
1)真實實訓場景建設。以師生為服務對象,按照“仿真型、虛擬型、實戰型、合理配置、產教融合、資源共享”的建設思路,在現有基地實習實訓條件的基礎上,圍繞師生日常所需如快遞、生活用品等打造現代服務業真實的實訓場景。
2)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將物流管理專業的校園快遞工作站進行產教融合建設和管理,結合專業實際,校企共同設計運營模式,通過系統化、專業化、企業化的管理,將生產項目轉化為實際項目。以需促學,學以致用。
3)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所有生產、服務、運營、管理等實操環節均由在校學生完成,企業提供培訓和督導。滿足相關專業教學要求,學生通過在校實訓培養全面提升職業能力、職業操守、職業感知和職業素養。以“薪酬+學分”的模式讓專業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講理論與實踐結合,增長實操能力的同時創造勞動價值。
4)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產教融合校園快遞工作站為平臺,根據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的需要,重點培養1-2名專業負責人或高水平教師,培養4-6骨干教師,計劃從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和行業經驗的高水平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通過實施專任教師“雙師”素質繼續教育工程和對兼職教師“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建設一支由專業負責人或高水平教師、企業技術骨干組成的實踐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5)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內涵建設。通過管理優化創新,“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校園快遞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滿足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所需要的運行機制和質量監控體系,結合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校企共同制定實習實訓環節的質量標準和實習實訓成果的評價標準,編制考核辦法。適時開發適應專業職業崗位變化需求的實習實訓項目,最大限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產業服務能力。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打造具有先進水平的全新智慧化校園綜合服務平臺,為相關專業提供實訓場景。基于末端交付場景,在規范化安全生產運營校內快遞服務的同時,結合校內外各優勢資源,鼓勵學生參與共同建設生態圈,開展本地化校園生活增值服務。同時實訓基地為廣大有意向的學生提供就近的勤工儉學和實踐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服務項目中通過實踐提高自身思考和動手的工作能力。培養更多具有良好專業素養和職業態度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增加學生實踐能力和崗前實際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鄭佳佳,拓展快遞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快車道[J].中國培訓,2014.
[2]唐未兵.溫輝.彭建平,“產教融合”理念下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8.
[3]林琛,對產教融合的高校校園快遞運營模式研究—以現代倉配崗位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