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軍校大學生具有雙重身份,首先是軍人,其次才是大學生。目前很多高中生走進軍校,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缺乏良好的學習品質,存在低效學習問題。可通過端正學習動機和態度,構建以興趣為取向的教學觀,借助教師專業引領,建立學后而思進而做的策略來培養軍校大學生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軍校大學生;學習特點;學習品質;培養策略
互聯網時代,學習是個人在社會上的通行證。大學時代更是學習的黃金時代,生理、心理和外部條件保證了學習是主業。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有意義學習培養知識的實現力,大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批判性學習培養思考能力,很多軍校大學生來到軍校后沒有意識到學習性質的改變,再加上訓練強度比較大,導致學習的低效問題。入學時候的天之驕子,最后因為英語四級沒過校線1,或者掛科清考不過拿不到學位證。軍校大學生作為軍隊發展的后備力量,其學習的效果決定了自身的任職素質和終身學習的潛力,甚至會影響到軍隊未來人才的素質進而影響到強軍興軍的偉業。因此,探究軍校大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 學習的含義
最早的時候,“學習”分開使用,學在《說文解字》說:“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甲骨文中的學是教師用雙手把(爻)有關占卜的知識教給學生,習在《說文解字》:“習,鳥數飛也。”指獲取知識和規律性后反復練習。《現代漢語詞典》對學習的解釋是:“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對于學習,教育心理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行為主義看來,學習是刺激—反應之間聯結的形成;在認知主義看來,學習是認知結構的改變;在建構主義看來,學習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建構新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教育學對學習的定義是:“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中由于練習或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比較持久的變化。”
2 軍校大學生學習的特點
軍校學員,一大部分是通過高考選拔后進入軍隊院校進行系統學習并入伍的大學生,屬于現役軍人。軍校學員是特殊的大學生群體,具有學生和軍人的雙重角色。因此,軍校學員不僅要進行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參加軍事技能的訓練。具體來講,具有以下特點:
1)自覺性。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截然不同的特點是依賴性的減少,主觀能動性的增強。大學階段學習的好不好主要與學生在圖書館、自習室和實驗室的投入的時間相關,它是與中學被動學習、聽老師講課相對的主動學習、自覺學習。“自主性是大學生學習的首要特征”。自主學習要求學習者有學習的內在要求,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去制定學習計劃,知道自己想要啥,學什么,怎樣學,要達到什么效果。
2)專業性。大學生在入學前或入學之初就已經選擇了專業,而大學教育也都會按專業分班來進行。高等教育相對于基礎教育是一門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大學學習是一種學習專業理論、提高專業技能,為任職或者繼續深造打基礎的一種活動。
3)合作性。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大學生的“學習不應只是個人的事情。作為一種社會經驗,需要與他人共同學習,以及通過與同伴和老師進行討論及辯論的方式來學習”。大學階段的學習比較開放,無論是做實驗還是寫文章,都不是追求標準結果,知識都是在理解中生成的。
4)開放性。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進行改革時候就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蔡元培以學術為宗旨,羅致學術人才,使北大教師隊伍一時出現流派紛呈的局面。在信息教育普及的時代,大學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和課堂,大學的學習內容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隨時隨地的,大家通過知網、萬方、維普及外文等數據庫,通過慕課、網易公開課等在線課程,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學習自己需要和感興趣的課程。
5)強制性。軍校實行封閉管理,學員不能隨意外出,即使周末也是按比例外出,而且學員平時依據一日生活制度實行連隊化管理,要實行點名制度,不能隨意逃課,隊干部會查寢,而且上課要和教員報道應實到人數,并說明未到原因。
3 軍校大學生學習的實質
軍校大學生學習獲取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明白為何學,從哪里獲取學習資源,怎樣學習,更加重要。軍校學員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為何學,學習什么,還是把通過期末考試的成績當作學習的唯一目的,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說:“了解了為何學這個問題,學習就發生了。”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信任學生,基于其充足的時間進行探索、反思,教師看時機進行點撥,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4 培養大學生學習品質的策略
學習品質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特性。它主要由學習傾向、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及學習策略等方面構成。當代軍校大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學習品質,具體表現為學習傾向偏差、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能力欠缺和學習策略不當。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軍校大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做出自己的思考。
1)端正學習動機,形成良好的學習傾向。這一策略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學”,很多大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如果考試沒通過,翻來覆去的聯系老師。軍校實行分配制度,學生期末成績的高低最后會影響到分配地的先后選擇,所以這些學生考試前讓老師給“重點”。目前的這種培養模式是對教育初衷的一種否定,軍校學員應當培養的是忠誠、干凈和擔當的基層指揮員,是能學習,會學習,具有獨立批判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學習本來是幸福的事情,但是一旦把學習看成一種工具,則學習的內在價值就淡化了,學習也失去了本應有的快樂。學生來到大學,在最美好的年華做著最美好的事情,應該樹立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杜絕功利短視的學習動機,體會讀書滌蕩心靈的感覺。
2)構建以興趣為取向學習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一策略解決的是“要不要學”,即學習動力的問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旦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會發生真正的學習。主動的學習有利于實現有意義學習,完成知識的重新建構,形成系統的知識。在信息時代,知識滾滾而來,只有興趣,才可以主動迎接新知識,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3)借助教師專業引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策略解決的是“能不能學”,即學習能力的問題。“學力”并不是靠單純的累積形成的,而是借助高端引領才得以形成的。因此,大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教師高水平的專業指導、幫助和引領。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讓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努力讓其感受到理智上的“挑釁”,激發其學習斗志,讓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的發揮。
4)注重學習策略,建立學后而思進而做的學習方式。這一策略解決的是“會不會學”,即學習策略的問題。現在很多大學生內心想好好學習,但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甚至產生了學習性焦慮。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提倡學思行同步進行,反思是促進學生發展和實踐能力提升的內在機制,做好學習反思,寫好學習后記,這是學生不斷自我成長的內在需求。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K].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7.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劉智運,劉永紅.大學生學習素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賈秉權(1986-),男,漢族,山西靈丘人,碩士,武警警官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軍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