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秦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發生了改變,語文教師必須要學會應對新形勢,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思維導圖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問題 思維導圖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群文閱讀概念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群文閱讀是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閱讀教學提出的新思路,具有獨特的優勢,旨在拓寬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思維高度,與單篇閱讀相比,群文閱讀是從單篇閱讀向多文本閱讀轉化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體系,強調學生從不同的文本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把握不同文本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1.教學方法陳舊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采用灌輸式授課方法,教師在講臺上對某篇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在臺下機械式地學習,對一些詞語進行記憶和背誦,灌輸式教學可以確保學生在大綱要求下進行學習,但是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而且難以體現出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
2.課堂氛圍不活躍,師生缺乏互動
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明顯缺乏良好的互動,教師依舊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給學生傳遞知識,反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也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導致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的支持和引導[1]。
3.閱讀量不夠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的閱讀材料較少,布置的閱讀任務也不夠充足,所以導致很多小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時候僅僅是反復地學習大綱教材要求的一些課文內容,對課外讀物的涉獵不夠,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拓展。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群文閱讀
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實踐應用效果很好。思維導圖又叫做心智圖、樹狀圖,是西方心理學家首先提出的概念,可以作為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工具,思維導圖模式在增強人的記憶力方面有顯著作用,在人類大腦基礎上,當人們看到一個新東西的時候,都會以自己腦海中已經出現和存在的知識為基礎,對新學習的知識進行領悟、內化。思維導圖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和開發人類的記憶潛能,將學生大腦活動內容呈現出來。而群文閱讀正好契合了思維導圖模式,群文閱讀是對多文本進行閱讀的行為,比起閱讀單一的素材,群文閱讀發揮的作用更加明顯,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寬度,提高學生的思維高度。將思維導圖與群文閱讀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對腦海中所閱讀過的多種材料加以應用,對多種文本進行分析,提高閱讀水平[2]。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應用
1.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機會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教師是對學生進行引導的人,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引導,必須要把握好師生關系。比如通過生活來喚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是一種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生活素材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從生活的體驗中來領悟文本的內涵,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課堂情境,以身入境、以神入境,將學生帶入到良好的情境環境中,產生與作者的共鳴。
2.對教材進行多元化分解
群文閱讀的素材較多,如何選擇合適的素材,是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關鍵,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般都是以主題為單元進行教學的,在一個單元中有一個主題背景,在這個主題背景下包含了幾篇課文,這些素材可以作為群文閱讀的素材,教師要學會分析這些課文內容的主題,找到課文之間的共同點,開展教學。比如《電影的誕生》《新奇號碼知多少》《雷達和蝙蝠》這幾篇課文,其主題都是“科技”,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應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實踐,通過思維導圖繪制出“知識網狀樹”,讓學生對這幾篇課文進行大致閱讀之后,總結出每一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文章的關鍵詞、中心意思、段落意思等,然后再利用思維導圖對文章進行整理,明白每一篇文章的寫作思路,將幾篇文章串聯起來,可以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科技對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借鑒這些文章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合理利用構架,開展統籌閱讀教學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閱讀的素材多樣化,導致閱讀方法也逐漸多元化,閱讀過程是靈活多變的。這種靈活多變,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愚公移山》、《滴水石穿》等文章,其主題都是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師可以組織群文閱讀,將這些教材內容整合起來,第一個星期,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利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課前預習,第二個星期,要求學生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不懂的詞語、句子、閱讀困惑以及精彩的段落整理出來,記錄在筆記本上,第三個星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給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對自己歸納總結的東西進行表述,第四個星期,學生在課堂上展示。通過這樣循序漸進地教學,不僅完成了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而且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了鍛煉,學生對每一篇課文都進行詳細閱讀和理解,感受到了不懼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力量[3]。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為群文閱讀提供支持,讓小學生將不同的閱讀素材、知識點串聯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梁健.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6(09):74-76
[2]馮霞.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科教導刊,2018(01):124-125
[3]鄭偉.淺談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散文百家,2018(01):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