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曼曼
摘 要:在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教育的理念和具體方式也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不斷發展轉變。在新時期,小學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打破了傳統的以成績為標準定位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素質教育的局面。在本文中,筆者將通過對日常教學活動的觀察總結,分析小學教學中存在的素質教育缺失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素質教育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在小學教育中,班主任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作用不可替代。對于小學生而言,班主任是班級最高的權威,其言行與教學方法都對學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因為學生學習成績或是道德品質的培養都與班主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這也是“為人師表”的另一含義。
一、小學素質教育中班主任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班主任是一項人文意識極強的藝術工作,負責塑造學生心靈、性格,培養學生情感。身為人民教師,尤其是勝任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必須具有優秀的管理素質與道德情操。但據筆者觀察,在實際的小學教育中,部分班主任欠缺以上素質,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
1.班主任重教輕學、重說輕教、重知識輕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仍會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造成重教輕學、重說輕教、重知識輕能力的局面。但在現代化背景下,小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如果班主任不重視學生個性的舒展,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獲得知識、培養品質道德,未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那么這將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造成一定的阻礙,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
2.評價觀受傳統因素影響
在小學教育中,存在著部分班主任評價觀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變得單一的的現象。例如,部分班主任僅以學生學習成績為單一的評價標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不利于學生的長遠學習。
二、實行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
1.注重小學生德育教學
在現階段的小學教學中,部分班主任教師受傳統的教育理念與環境影響已久,年齡較大,難以接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與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素質教育的開展造成困擾。據筆者觀察,此類教師常以學生成績區分學生的“好壞”,對學習成績優秀學生的缺點視而不見,極其縱容,而忽略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優點。長期以往,在班主任教師以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的觀念影響下,各學科教師與學生、家長都會形成同樣的錯誤認知,以成績去評判他人與自我。因此,小學班主任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正確理解接受國家新課程的理念,打破以成績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觀念,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班主任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中,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以成績區分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同時,包容學生的缺點與錯誤,以耐心的態度引導學生改正錯誤,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念,培育綜合素質。筆者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第二實驗小學任職小學班主任的期間,定期請學生家長共同舉辦家長見面交流會,和家長一起探討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引導家長轉變傳統的評價理念,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利用每周一學生例會時進行德育教育專題演講比賽。還建立了班級德育小標兵展示平臺-----好人好事展示板,每周一展示。除此之外還利用小干部整理編排小品、文集、板報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德育意識。
2.聯系各學科教師的力量,共同推進素質教育
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教師是組織者與領導者,其他學科教師應積極配合版班主任的工作。同時,班主任教師一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需要集合其他學科教師幫助,共同推進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進行。因此,班主任教師應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保持經常性、穩定性的的交流,在各科教師的教學業務中形成良好、科學合理的協商,激發學生對各科學習的興趣。同時,班主任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聯合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進行,有利于集思廣益,解決在教學活動中產生的諸多問題,有利于優化教學機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例如,筆者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第二實驗小學任職小學班主任期間,經常與各學科教師交流學生的學習與表現情況,與他們共同討論班級的新措施與其他事項。讓他們參加德育現場會。筆者認為結合其他學科教師的意見,可以減少教學工作中失誤的出現,更好的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
3.改革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小學教育采取的是滿堂灌、注入式、填鴨式等壓抑學生天性、阻礙學生學習自主性形成的傳統教學方式。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有效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班主任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多種新式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基于微課的智慧課堂構建教學法等,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獲取正能量。同時,班主任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發表意見、提出疑問,身臨其境的地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
4.注重對學生的鼓勵作用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和好奇心,教師應抓住此特點加以運用。例如,筆者和各學科教師進行協商,在課堂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發言,平等對待每個學生,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在他們回答對問題時給予言語上的鼓勵,在他們取得優秀考試成績或者活動表現突出時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同時,筆者建立相應的加分制度,在學生做了好人好事時給予一定的加分,學期結束統計分數,給予相應的表揚與鼓勵。實行班干部分封制,設立很多崗位,比如:臺長、板長、桶長等。筆者認為這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綜合上述,班主任教師更好的實行素質教育需要做到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因學生成績的高低而區別對待學生:需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聯合各學科教師的力量共同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改革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并注重對學生的鼓勵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榮仕.探究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7,(05).
[2]胡齊戈.小學素質教育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方法[J].學周刊,2017,(11).
[3]周倩,申冠程.開發利用現代教育裝備服務小學素質教育[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