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卿 程義民 侯緒杰

摘要:打造一支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素質師資隊伍是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內容,濰坊職業學院與山東三元工業控制自動化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了“駐企業教師工作站”,為教師提升專業素質和實踐教學水平搭建了優質平臺,探索了培育教師成長的新模式。
關鍵詞:教師工作站 校企合作 實踐能力
一、駐企業“教師工作站”設立的背景和意義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縮小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培養符合企業對生產一線技術技能型需求的人才[1],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作為我院優質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在具有一定規模、一定社會知名度的企業中設立“教師工作站”,定期遴選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師進入工作站進行專業調研、業務學習、頂崗實踐,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研發新技術、共同編寫服務解決方案和任務驅動化教材,不斷拓寬視野,提高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2]。另一方面,通過 “教師工作站”,搭建溝通合作平臺,推動校企雙方整合、優化人員、技術、設施等資源,并將企業真實的生產案例、業務流程引入實踐教學,促進校企緊密合作、深度融合。
二、駐企業“教師工作站”體制機制建設
為確保教師工作站的有效運轉,確保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切實提高,避免教師工作站成為擺設,機電工程學院成立了教師工作站建設小組,對教師工作站的選址建立、日常管理,教師進出站、考核考評等事項做了詳細的規定。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師工作站的設立流程如圖1。
(一)駐企業“教師工作站”組織架構
機電工程學院成立教師工作站建設小組,由二級學院院長任組長,二級學院分管教學副院長任副組長,相關專業教師、企業工作人員等為組員,教研室主任擔任教師工作站站長,聘請企業負責人擔任副站長。建設小組具體負責進站教師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制訂,確定進站教師研究方向和課題,制訂發布并落實進站人員招收計劃,實施教師在站期間的日常管理。
(二)駐企業“教師工作站”有關規章制度建設
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3],濰坊職業學院先后出臺了《濰坊職業學院關于推進專業教師聯系企業的意見》、《濰坊職業學院提升骨干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的意見》、《濰坊職業學院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暫行辦法》等文件,鼓勵教師聯系企業,通過參與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合作開發橫向課題等途徑,掌握本專業新技術、新工藝,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機電工程學院制定了《教師工作站合作企業篩選辦法》、《駐企業教師工作站建設標準》、《教師工作站駐站教師管理辦法》、《教師工作站駐站教師職責》等規章制度,明晰了合作企業、二級學院和駐站教師的責、權、利,調動了專業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保證了教師工作站真正成為專業教師提高業務素質、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優質平臺。
三、駐企業“教師工作站”建設實踐
2014年12月,在長期緊密合作的基礎上,機電工程學院與山東三元工業控制自動化有限公司合作的教師工作站揭牌成立。五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骨干教師成為首批駐站教師,他們同時被聘為三元公司下設培訓學校的講師。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駐站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通力合作,在課程建設、課題研發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校企合作共建課程
以《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程建設為例,課程建設團隊骨干成員(同時也是駐站教師)與三元公司技術人員合作,在課程資源開發、一體化教室建設、教材開發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1.校企合作開發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根據項目驅動課程建設要求,聘請三元公司的技術骨干作為課程建設團隊成員及兼職教師,對課程架構進行了重新設計;將企業真實生產案例引入教學內容,將電氣自動化裝置行業標準、企業技術標準引入考核評價,把生產中使用的新技術、新材料作為課程拓展知識;邀請技術骨干走進課堂,指導學生實踐操作;以電氣自動化生產設備安裝、維修、管理任職為主線,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學質量。此外,校企合作開發了課程資源,共建網絡課程平臺,制作有關課程內容的三維視頻教學片7部、二維Flash動畫58個、3D虛擬仿真實訓項目82個,極大地豐富了課程資源。該課程2017年被評為學院精品資源共享課,并推薦參加省級精品資源課程評審。
2.校企合作共建一體化教室
《工廠電氣控制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4],為了實現基于項目開發的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采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課程建設團隊與三元公司的技術骨干合作,開發制作了理實一體的實訓平臺。實訓平臺由雙方共同設計、籌劃、制作,包括實訓臺材料、尺寸、布局的確定、實訓平臺功能設計、元器件配置、一體化教室的安裝調試等,根據教學實際、教學環境情況量身制作,確保實訓平臺滿足教學需要。
已完成建設的電氣控制一體化教室位于惠澤2號A區,共設計有56個工位,可供2個行政班100余人同時使用。截至目前,已經為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三個年級共1500余學生的課程學習提供了實訓服務。
3.校企合作編寫教材
為了實現《工廠電氣控制技術》基于項目開發的教學設計,結合學院特色校本教材的開發,課程教學團隊與三元公司的技術人員合作編寫了教材。該教材與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教學設計相配套,與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相配套,與自主設計開發的實訓平臺相配套,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確保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進行課題開發與研究
駐站教師利用自己專業理論知識扎實的特點,參與企業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參與企業生產、維修、科研、服務,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5]。三年來參與企業研發及立項3項,橫向課題立項5項,到款額30余萬元,課題獲山東省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截止目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共有6名教師到教師工作站進行頂崗鍛煉,培訓了多名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其中一名教師入選山東省首批青年技師,發展了多名企業技術人員作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兼職教師,并邀請企業技術骨干到學校建立名師工作站。校企雙方共同開發完成《工廠電氣控制技術》、《單片機技術應用》等課程,建設電梯控制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教師參與企業橫向課題開發與研究,針對企業員工理論知識弱的問題,制定針對性培訓計劃,為合作企業培訓員工300多人次。
四、駐企業“教師工作站”建設成效
(一)搭建了校企合作新平臺
“教師工作站”為校企合作提供了優質平臺。借助“教師工作站”,校企雙方可實現人員、技術和設施等各種資源的共享,搭建起有效溝通、密切合作的橋梁,形成了雙方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格局。
(二)提升了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駐站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服務,將企業真實案例和工作方法引入專業教學實踐,并從而深化了校企合作。
駐站教師全程參與并融入企業的生產、管理和項目設計等業務流程中,有利于全方面、多層次地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其次,企業教師工作站為專業教師創造教科研條件,始終保障教師教科研與時俱進并貼合實際應用;再次,教師在真實崗位中的實踐有利于豐裕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應用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提高了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
經過教師工作站的實踐鍛煉,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一方面,教師進駐“教師工作站”,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和技術革新,可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另一方面,駐站教師可以深入了解企業員工的技術水平,有針對性地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憑借自身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優勢,提供基本的理論培訓,幫助他們提升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7]。
五、結語
校企合作建立“教師工作站”,幫助專業教師樹立校企合作實施人才培養的理念,拓寬教師視野,提升教師實際操作能力[6]。專業教師利用工作之余到企業頂崗實踐,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對企業生產現場的行業標準、作業標準和設備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認識,有效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及教師隊伍教學質量。與企業合作建立“教師工作站”,作為一種全新的高校教師技能培養模式,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雙師”教師素質,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賈玉玲.基于校外實訓基地的教師工作站建設[J].濰坊高職職業教育,2014,(02).
[2]秦曉安.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教師工作站的研究與實踐[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
[3]沈瑞山.高職院校經貿類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的研究與實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5).
[4]劉春生.職業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董建強.“校企合作”是高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02,(34).
[6]李瑞昌,公丕娟.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管理的策略[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4).
[7]黃月英.校企共建教師工作站的建設和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
(作者單位:濰坊職業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作者簡介:[1]王麗卿,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自動化;[2]程義民,研究生,助教,畢業于內蒙古大學,就職于機電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3]侯緒杰,研究生,助教,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就職于機電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