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導入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環節之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因此,本文對如何設計課堂導入進行探索與研究,以希望能夠促進初中英語課堂效率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設計;課堂導入;英語課堂效率
一、 引言
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學的教材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例如,在初中英語中所選用的教材,加大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水平和實踐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鮮明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特征。大部分初中學生正處于對周邊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關鍵時期,在這種情形下,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新穎的、創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的目的。設計科學的、合理的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化以往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
(一) 導入方式過于隨意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實施課堂導入環節存在著較大的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例如,部分教師尚未準確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從而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在課堂開始階段,只是與學生進行簡單的問好互動后即進入新課程的教學中。長此以往,這將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以及發散思維的培養帶來一定的抑制作用,無法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 導入方式較為陳舊和傳統
部分英語教師為了達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的目的往往會以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但是,通過對實際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可知,大部分學生對于提問導入新課的方式缺乏興趣,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學生可能沒有充分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教師這種提問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例如,部分教師在英語課堂開始階段就會提問:“Let us review the words together.”,這種回顧形式的課堂導入方式過于陳舊,缺乏創新性,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三)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原則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教學應該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促使每位學生均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保證每個教學環節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吻合,課堂導入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 趣味性原則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并且日益趨于成熟,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思維也日漸成熟。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抓住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為學生提供具有豐富性和趣味性的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2. 銜接性原則
初中英語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教學內容整體上的連貫性,實現整體與部分兩者的有機統一。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英語只是一門語言工具,側重于對學生聽和讀兩方面的鍛煉和培養,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這就導致部分教師所導入的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給不相吻合。這種導入方式缺乏連貫性,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相關知識。因此,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其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與新知識之間構建聯系,達到鞏固舊知識、消化新知識的目的。
四、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相關策略
(一)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導入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必須要準確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課堂導入環節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著手,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投入自身的情感,提高自身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家庭成員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首先出示自己的家庭成員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種情形下,學生都希望同學可以了解自己的家庭,教師可以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表述,這種表述和交流不僅可以加強同學之間的聯系和溝通,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 課堂導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如果學習材料能夠直接地被操作或者成為活動的對象,那么記憶的效果將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課堂導入過程中,要注意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環境相結合,可以從學生所熟悉的環境入手來逐漸引入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于復雜語句和語法的理解。以實際生活經驗為橋梁,搭建起生活與學習兩者之間的橋梁,將抽象化的知識點具象化,提高其趣味性程度,從而促進英語課堂效率的提升。
(三)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必須要全面關注班級中的全體學生,充分結合各個層次水平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均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能力水平的不同,針對不同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以達到課堂導入的目的。例如,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于層次水平中等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他們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對于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則可以要求他們即興發表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授完九年級Unit 4 Topic 3 Section C這一章節內容后,可以有意識地叫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回答指定的問題,讓成績中等的學生復述整個故事,最后讓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講述整個故事。在這樣的過程中,使得每位學生均親身實踐,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環節之一,教師必須加大重視程度,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導入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英語課堂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燕蕊.提高英語課堂導入有效性需注重方法與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8(03):107.
[2]李明燕.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設計課堂導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生英語,2017(22):96-97.
[3]周黎黎.進行有效課堂導入提高英語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75.
作者簡介:
黃家旺,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一中學文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