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從而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注重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情境教學法
一、 前言
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相對上機操作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厭煩感,勢必會影響學習情緒,直接降低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為了改變學生學習現狀,教師應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而落實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喚起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理論知識和上機操作方法,進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以獲取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以往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以往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講解理論知識,進而長期灌輸知識點,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死板、僵硬,久而久之,學生感覺課程內容枯燥無味,便會厭煩學習信息技術,從而在學習中缺少積極性,不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再就是教師根據理論知識提問,使得教學氛圍死氣沉沉,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不懂得如何操作計算機,對于電腦的各種功能不了解、不清楚,沒有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此外,教師不注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總是照本宣科,促使學生長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機會上機操作,對于所學的知識不會運用。教學中之所以存有諸多的問題,主要在于忽視創新教學模式,以下文章提出了運用情境教學法,便可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有助于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三、 情境教學法在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 創設問題情境
當前,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師在講解新課程時,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提問,以此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帶著問題上機操作,在實踐中探索出答案,逐漸增強學生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學習《word的應用》時,先提出幾個問題,如何運用電腦制作電器資料卡?以及如何制作電子相冊?以此布置懸念,進而深入落實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主動上機,運用電腦的功能、操作鼠標的鍵盤,一邊制作一邊總結出答案,整個過程中使學生注意力始終保持集中的狀態,并且,勤于思考,思維更靈活更嚴謹,最終高效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出色的表現,教師予以鼓勵和贊揚,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習,不僅消除學生不良的學習情緒,還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二) 創設探索教學情境
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因此,教學中不僅要講解理論知識,還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點,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課堂上教師需深入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學生發揮出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以最佳的狀態上機操作。這有利于構建開放性課堂。例如:在學習《搜集素材并建立演示文檔框架》時,教師依據新課內容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任務,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教材內容,充分了解操作步驟,運用信息技術在網上查找材料,并建立文檔框架,在操作過程中學會運用電腦的各種功能插圖、插入視頻和文件。同時探索操作方法,有效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現階段,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運用情境教學法,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布置任務,促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主動投入教學之中,不再被動接受知識。例如:在學習《制作影片》時,就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家鄉美麗的風景,運用信息技術在網上查找圖片精心設計成短小的影片,以此介紹自己的家鄉。教師可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將情境教學法貫穿于教學之中,促使學生積極上網查找圖片、資料,依照步驟應用信息技術設計影片。整個過程中學生意識到可以根據生活的場景,制作不同的影片和幻燈片,主動編輯和設計,不僅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還提高操作能力和制作能力。
四、 總結
綜述,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先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機械性的教學方式,運用情境教學法,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分析問題,深入思考之后,主動上機操作總結出答案。此外,還可以聯系生活,滲透理論知識,或者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景物,運用電腦的功能畫圖,畫出各種圖案,促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學紅.淺談情境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05):95.
[2]趙海軍.試論情境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04):130-131.
作者簡介:
陳雪萍,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星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