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洪鈞
摘要: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是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涵是指認識美、評價美的能力以及在藝術素養的基礎上形成與發展,以主觀愛好體現出來的對美的客觀認知與創造[1]。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體裁,靈活安排閱讀課程,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詩歌、散文、小說等不同文學作品出發,結合統編版語文教材,幫助學生充分感知其中的美,得到思想情感的創造性發展。
關鍵詞:審美鑒賞;創造能力;核心素養
審美鑒賞與創造作為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自主接受語文在文學語言上的洗禮,從中把握美的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語文教學中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深人挖掘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之中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各種審美和創造活動,使學生不斷優化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讀詩歌,讀出韻律節奏
在東西方的文學作品中,詩歌都是最具有感染力、代表性的常見文體,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力。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詩歌在情感思想上更為飽滿,在語言上也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詩歌的魅力,從語言、內涵、形式、情感等多個方面入手,帶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2]。以中國的古詩詞為例,詩詞中的韻腳、平仄、語調都是富有情感的韻律,教師可以開展富有感情的朗讀活動,加深學生體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審美、創造等多個方面的核心素養。
以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教學為例。在過去的教材中,這篇課文為課外閱讀的范疇,統編版教材將其納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初一的學生接觸古詩誦讀時存在明顯的通病:誦讀的速度較快,明顯缺失節奏感,不利于感悟作者在古詩中投入的情感思想,繼而對后續學習產生了消極負面的影響。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我先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進行了領讀,讓學生一邊聽賞,一邊運用“\”為整首古詩找到正確的節奏。另外,這首古詩的韻腳為“啼”“溪”“西”等字眼,因此是以“i”為韻。這些同韻字押在一起,增強了詩歌朗讀起來的和諧程度,能夠形成一種聲音效果上的回環美。在領讀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后,我又代入了不同的音樂作品,結合當時李白創作這首古詩的心態、背景,讓學生嘗試以詩人的身份展開誦讀,把握語音的變化、節奏與韻律的變化。
二、品散文,感受情感悸動
散文是在初中語文(統編版)中占比較大的一種文學體裁,散文注重表述作者的真實體驗,從生活中細枝末節得到情感的真實抒發。因此,散文的美需要仔細品味、認真體會。在初中散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由表及里,細細品味散文,整理出其中的意味與情味。這里的細品需要從字眼、景致、情感變化等多個方面人手,不僅需要從感性的角度出發,還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知性與理性的智慧,深刻體會其中蘊含的哲思。
以劉湛秋創作的散文《雨的四季》為例。這篇散文講述了“我”對雨的情感。春天的雨輕柔而嬌媚,在它的滋潤下,整個大自然都從睡眠中復蘇;夏天的雨則表現出了熱烈而粗獷的特點;秋天的雨具有端莊沉靜之美,輕輕訴說著感傷;冬天的雨自然而又平靜。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品讀這篇散文。首先,擺脫了文本的束縛,讓學生自己訴說對不同季節雨景的看法,找到一個生動的形象去描述“雨”。隨后,我又讓學生細讀《雨的四季》,就自己的看法與劉湛秋的創作進行對比。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生命的熱愛之情。隨后,我又配合四季不同的雨聲,讓學生在聲音、文字的浸潤下開展更深層次的閱讀,提高了其審美能力。
三、看小說,認識人物形象
小說是很多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這是因為小說在故事情節上較為豐富曲折,加上場面環境的刻畫、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讓學生迅速走進氛圍之中,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情節美、環境美。因此,教師可以靈活利用小說的閱讀,進一步提高初中生審美創造能力。在帶領學生暢讀小說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人物形象的解讀作為核心,尤其是在優秀的小說作品中,人物性格并非是單一的,其具有形成發展的過程,具有多面性的特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并非是從好與壞進行判定,這樣才能讓學生思考更深層次、更為本質的內容,達到心靈上的震撼。
以《范進中舉》這篇小說作品的教學為例,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藝術手法等摳得極為細致,反而對學生的閱讀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統編版在教學《范進中舉》這類小說時往往更為注重對情節、人物的把握,要求教師能夠打造開放性的格局,學生能夠結合自主閱讀對人物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自己開展初讀,了解范進這一典型人物形象——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失去了理智,呈現出了一種神魂顛倒的狀態。把握人物之后,我又帶領學生對范進形象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在讀中充分結合了封建科舉制度這一社會現實,展現出了該制度對于知識分子的迫害。教學中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思想的理解,甚至形成了共鳴,產生了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嘲諷之情。
統編教材教學中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在朝夕之間,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結合學生的閱讀需求,科學合理地設計安排各類的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由表及里,從語言美、人物美、節奏美等不同角度出發,深入文本,感受到語言世界的魅力與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彭啟生初中語文“審美鑒賞與創造”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探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z1).
[2]李卉卉.人教版初中語文詩歌意象教學[D].閩南師范大學,20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