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目前學生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的現象,語文教師就要積極改變傳統作文教學方式,想方設法激發、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作文的自主性,并適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教學;作文自主性;傳統作文;開放作文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社會信息的豐富,網絡化語言等的影響,學生逐漸淡化了對語文的興趣。首先是教法陳舊,教師用固定的作文模式來進行作文教學,不能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其次是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學情和現有水平,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學生作文純屬應付差事;再次是學生害怕寫作文,提起筆來不知如何寫作,不能精心選材并組織材料。
基于此,要加強作文教學,使作文的地位真正得以凸顯,既要轉變作文教學模式,又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作文指導和創新上多下功夫,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新課標要求老師必須突破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積極嘗試多種作文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閱讀,積極占有材料,并學會組織安排材料,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多次訓練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傳統作文教學的弊端
傳統的作文教學受到作文傳統教法和思維的局限,老師在布置作文后讓學生當堂或課后完成寫作任務,作文交上來后教師對每篇作文進行詳批細改,批閱后進行統一評講,對寫作中出現的問題給予解決,范讀優秀作文。作文教學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未能充分發揮寫作的主體作用,久而久之,便對寫作失去了興趣。
這種教學模式本無可厚非,也是有它的科學道理的,但模式化的東西總讓人生厭,應有對寫作新模式的探討和實踐,在創新實踐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積極實踐創新、開放的作文教學
新課標強調寫作是一種學生的個體行為,所以必須要凸顯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作用。
開放的作文教學要在寫作目標、寫作過程、寫作評價等方面都要開放,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寫作,不受或盡量少受老師的束縛,讓學生放飛心靈,馳騁想象,寫真事,抒真情,這樣學生才會不再害怕寫作并逐步愛上寫作,作文能力和水平就會得到逐步的提高。
寫作目標要放開。教師不能給對學生的寫作做過多的這樣那樣的限制,讓學生在寫作時像戴著腳鐐和手銬跳舞,要放開學生手腳,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定寫作目標,自選文體和表現手法等。學生就會因少了眾多的條條框框的限制,表現出對寫作的濃厚興趣,從而寫出情文并茂的文章來。
寫作過程要靈活。可以允許學生在寫好提綱后當堂寫作,可以允許學生思考醞釀后在家寫作,也可以和同學商量確立基本框架后進行寫作??傊?,只要學生在動腦“寫”,不是去敷衍,去抄襲別人的作文或東拼西湊就可以了,寫作的真正目的也就達到了。
寫作評價要開放。寫作評價的傳統就是教師寫評語,學生看評語,甚至有好多學生根本不看教師所寫的評語,教師的艱辛勞動成了“無用功”,學生寫作和教師對作文的批閱成了“兩張皮”,學生的寫作水平根本不會得到提高。因此,教師對寫作評價要放開,可以嘗試讓學生互閱作文,也可以適當地對學生作文進行面批,同時,多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讓學生鼓起寫作的信心。另外,對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也不能避而不談,而要適時指出錯誤,提出正確的修改意見。最后,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修改作文,在初步寫好后再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修改,在修改中發現自己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在今后的寫作中加以借鑒。
三、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愿意寫作、快樂寫作
作文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然而這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解決了怎樣教的問題,然而不管你再會教,如果學生不愿學,都是枉然,要讓學生愿意寫作文,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是重中之重,因為學生是寫作的主體,而教師對寫作的指導只能是外因。
讓學生愿意寫作、快樂寫作,讓作文真正成為學生的心聲,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才會不害怕寫作,愿意去寫作,最后實現快樂寫作,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寫出情文并茂的優秀習作來。
在現實的作文寫作中,不少學生怕寫作,主要是覺得無話可說,再一點就是怕自己寫的作文不能登大雅之堂,總擔心自己寫不好。其實,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學生就會逐漸學會寫作,愛上寫作。首先要讓學生平時多加積累,對看到的好句子、好段落、好文章多加留意,把它們記下來,通過積累,有了寫作素材,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了。其次對好的句子、段落加以模仿,進行一些仿寫和片段訓練,還可以以說促寫。說是寫的基礎和前提,可以讓學生對故事加以復述,鍛煉、培養其寫話的能力。最后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合人。生活中處處皆語文,把令自己感動的事寫下來,只要有寫作沖動,就拿出筆來,隨時隨地寫,而不去想為什么寫、怎樣寫。
總之,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給予充分理解、尊重與寬厚,絕對不能嘲諷學生,貶低學生的寫作水平。當學生有不足時更多地給予他們一些寬容與鼓勵,允許并積極鼓勵學生自由地寫作。
作者簡介:張新平(1970-),男,甘肅渭源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編輯 李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