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崇旺
摘要:當今社會教育理念在不斷發展,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尤其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教學,還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指出學生在課堂中所出現的不足之處,并且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音樂;方法策略;能力培養
初中生學習音樂,不僅能豐富自我情感、提高表達能力,而且還能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成長,促進自我全面發展,因此,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非常重要。
一、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落后的課堂模式
在當下的音樂課堂中,很多老師還用著比較落后的音樂教學方法,大多音樂老師只是利用課本教學,在課堂上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其實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教育理念。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也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不能達到教學目的。
(二)音樂欣賞模式的錯誤
每一部音樂作品的出現都具有它自身的特點,很多作家在創作音樂時,不僅表達了自己的內心,并且還賦予了作品深厚情感,需要學生學會欣賞和感悟,但是很多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認為,只要學生認識這部作品,會唱即可,這樣比較抽象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理解作品中所呈現出的美,只是了解作品表面,沒有去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二、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合理的欣賞模式
合理的音樂欣賞模式是提高學生欣賞能力的前提。首先老師在音樂上課前,做好課前準備,根據學生這一年級教材中音樂作品的特點結合學校的情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選擇合理的教學案材,然后在課堂為學生展示,播放與這部作品相關的素材,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者情況,同時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而且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然后綜合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感染學生、帶領學生進入作品中,對作品有所體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認識,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其次,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應該一味地在課堂上講課,而不顧學生在下面的反應。很多學生由于對課堂教學沒有興趣,從而出現在課堂卜說悄悄話、打磕睡等現象,導致課堂氛圍并不活躍,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也不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要加強互動,創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使課堂充滿討論的氣息。這樣才能實現藝術化的音樂欣賞課堂,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利用要學習的一部音樂作品,給出學生時間范圍,讓學生搜集關于這部作品的素材,并且在班級中展示,老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欣賞。然后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采用問答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使課堂充滿活力,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也能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提高自我欣賞能力。
三、在音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很多教師利用填鴨式或者灌輸式的方法進行課堂學習,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根據一部音樂作品中所出現的特征以及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在課堂上進行賞析教學,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常見的音樂教學法有情景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等。例如,在情景教學方法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創設,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帶領學生進入音樂的情境當中,感受音樂所呈現的畫面感。這樣可以讓學生與這部作品產生共鳴,讓學生表達出自我情感,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這部作品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西游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把這部作品中的情節進行剪輯,引用為教學案材,然后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讓學生通過看這些畫面,了解故事情節以及人物,體會故事中唐僧四人取經的艱辛歷程,從而讓學生對作者情感深入了解,提高欣賞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法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學習差異性這一特點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學生的能力都大致相同,然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所要學習的音樂作品,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體會,并且分組討論。然后讓每個小組一一作答,讓學生說出聽了這部作品有什么樣的感悟,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最后可以讓小組進行投票,選出優秀小組并進行獎勵。通過小組討論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提高自我欣賞能力,而且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模式落后等問題,無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及合理的音樂欣賞理念,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孝余.中小學音樂欣賞有效聆聽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2]駱靜禾.20紀以來中國基礎音樂教育觀念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