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 黃國林 李衛東 張力 劉洋 唐桂梅 肖遠志



摘要:對湖南省長沙市星級休閑農莊的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和分析,以期為湖南省休閑農莊的提質升級與健康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以長沙市星級農莊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典型調研、問卷調研及文獻查閱法了解長沙市星級農莊發展的成果及現狀,總結和分析星級農莊的效益、特色、區位、農業資源利用情況、發展模式和空間分布等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而提出長沙市星級農莊進一步發展的對策措施。結果表明,望城區和長沙縣農莊效益突出,大部分農莊以交通要道、景區、農業生產區為主要利用資源和特色,90%以上農莊有涉農產業;按照功能或經營方式等將休閑農莊歸納為農家樂休閑、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等8種發展模式;星級農莊主要分布在郊區、自然景觀分布地區或農業生產活動地區。因此,應注重科學合理規劃,強化融合集聚效應,還要豐富差異化資源并深入挖掘鄉土文化,促進新業態發展。
關鍵詞:長沙市;休閑農莊;發展模式;空間分布;休閑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7;F323.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23-0041-04
休閑農業是指通過對農業景觀資源以及農業生產條件的合理規劃,促使農業生產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并在此過程中與觀光、休閑旅游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1-2]。休閑農莊是指以山林、田園、湖泊、溪流、水庫等自然景觀資源為依托,以農、林、牧、漁等特色農業生產、加工、經營為基礎,以鄉土文化、農作生產、農村生活為引線,集生產、加工、經營、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生產、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農業企業形態。目前,國內的休閑農莊已經從傳統的“賞鄉村景、吃鄉村飯、住鄉村屋”的單一觀光體驗模式向多元化的鄉村度假與農業休閑模式轉變,鄉村旅游發展帶動當地鄉村的產業發展、農民就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3-4]。在傳統農業與旅游業相互結合的今天,如何實現傳統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效結合、如何對休閑農業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對促進休閑農莊提質增效并最終促進休閑農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
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休閑農莊進行了相關探索和研究。羅絢麗通過對長株潭休閑農業發展潛力進行評價,得出未來長株潭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定會穩步向前發展,在優勢休閑農業資源的基礎上協調全面發展休閑農業,保障長株潭地區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6];歐荔等認為,從旅游資源視角看,福建省廈門市島外休閑農莊發展的優勢資源是山地稟賦的生態價值和休閑價值,而缺乏特色和區位交通的不完善則是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7];周熹通過初步探討湖南省長沙市休閑農莊的規劃設計,從規劃原則等7個方面提出了設計理念和構想[8];周曉紅通過調查休閑農業資源利用情況及其對發展休閑農業的貢獻發現,浙江省農業生態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高,其中最重要的是農村地理環境和農村自然風光[9];夏贊才等認為,湖南省星級農莊空間分布主要集聚在地級市、州府的城郊地帶,在時序上的集聚特征具有相似性,星級農莊空間格局呈明顯的交通趨向性,社會經濟條件對星級農莊空間分布產生重要影響[10]。目前,湖南省長沙市休閑農莊仍存在同質化嚴重,一二三產融合力度不足,休閑農業的文化功能、觀賞價值、體驗作用還沒有發揮,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本研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從長沙市星級休閑農莊農業資源利用入手,對長沙市休閑農莊發展現狀及形成的布局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期為長沙地區休閑農業資源優化配置、因地制宜地制定發展政策提供參考。
1 研究區概況
1.1 研究區域
長沙市位于湖南省的東部偏北,地處亞熱帶季風區,位于27°51′~28°41′N、111°53′~114°15′E,面積為 11 819 km2,區位資源優勢明顯,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旅游中心,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2016年末長沙市人口為765萬,轄芙蓉區、天心區、雨花區、開福區、岳麓區、望城區、長沙縣、寧鄉市和瀏陽市。長沙市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花炮之鄉”“陶器之鄉”,黑山羊、寧鄉豬、望城水產品、湘繡等享有盛名,瀏陽大圍山是景觀、森林康養的絕佳之地。數千年來長沙市已形成了自己特有農作及生活習俗和社會風尚,各種不同的農業文化景觀構成了品位高、特色濃、豐富多彩的農業旅游資源[11-12]。
1.2 研究區域內休閑農莊發展概況
長沙市休閑農業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最早由城郊區域農民自行發展而生的“農家樂”開始,20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農家樂旅游最火的城市”。湖南省休閑農莊絕大多數集中分布于東部“洞庭湖-湘江流域”一帶,尤其是長株潭地區分布更為密集[10]。長沙市現有休閑農莊總數為1 767家,其中規模以上農莊373家,全年吸引新增投資超9億元,2017年全市休閑農業企業共接待游客2 93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59億元。
星級農莊是湖南省休閑農莊的品牌與典范。湖南省的星級農莊評定工作起步早,自2006年起到目前已評定了6批次,而長沙市的星級農莊不論數量與質量都位居全省前列,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2 研究方法
2.1 實地典型調查法
實地調查走訪了長沙市農業農村局,座談了解整個長沙市休閑農莊發展的總體情況,再實地走訪具有典型代表的休閑農莊,主要調查內容是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成功經驗、當地休閑農業資源的利用情況、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如何轉型升級等。
2.2 問卷調查法
以星級農莊為主要調查對象,可以較全面地代表長沙市休閑農莊的發展水平及程度。采用調查表統計休閑農莊發展情況,由各農莊經營者填寫后收回。調查表主要涉及區位優勢、面積、年產值、主要特色、周邊主要景區等情況、周邊大型農業基地情況、現有不足和未來發展思路等。星級農莊以湖南省評審公布的長沙市6批次省星級農莊共143個為準。調查由于各種局限性和不確定因素,共收回109份調查表,經對比確定最終采用95個湖南省級星級農莊調查表的數據。
2.3 分析方法
對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運用ArcGIS、Google Earth空間分析工具對農莊進行定量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星級休閑農莊的效益、特色和區位分析
按照我國休閑農業發展階段及特點來分[13],湖南省休閑農莊處于規范經營階段,正逐步走向正規化、產業化和規?;U{查涉及的95家農莊其中有國家五星級農莊9個,國家四星級11個,國家三星級2個;省五星級農莊33個,省域四星級農莊49個,省域三星級農莊14個。由表1可知,長沙市各縣(市、區)星級休閑農莊利用各自獨特的自然、人文以及休閑農業資源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閑功能,如以觀光采摘為主的百果園、以溫泉休閑文化為主的櫻花溫泉山莊、以茶葉文化為主的湘豐生態茶園等。休閑農莊年均產值以望城區最高,寧鄉縣次之;年均接待游客量以長沙縣最多,望城區次之。
由表2可知,94%的農莊位于或鄰近交通要道,如高速路旁(京珠、長永、長張、岳臨、長瀏、滬昆、長株、平汝、長邵樓、大瀏、繞城高速等)、國省縣道旁(107國道、319國道、208省道、S207縣道等)、黃花機場、高鐵附近等交通便利的地方,6%的農莊因為具有如森林景觀(大圍山森林公園等)或依托特色產業而處于交通不便之地,但距離交通要道并不遠。休閑農莊距離縣城在60 km范圍內;除瀏陽市農莊外,其他農莊基本處于距離縣城10~30 km。
3.2 農業資源利用情況分析
3.2.1 周邊景觀等資源利用分析 93%的農莊附近有可以吸引游客的景觀和文化資源,如長沙縣主要為紅色景區、小鎮等,瀏陽市為大圍山森林公園、漂流等,望城區主要為洞庭湖湖泊水資源、古鎮、遺址文化等,寧鄉市為紅色旅游景區、溫泉、水庫等,開福區有開福寺等,其他農莊還有依托附近的山峰、廟宇、文化等。另外,7%的農莊是以養殖為主要特色和主題,如漁業特色養殖(表3)。
3.2.2 周邊農業資源情況利用分析 91%的休閑農莊周邊都分布有農業基地,主要有綠色果蔬、水稻、水產品、茶葉、雞鴨豬等養殖、花卉種植,農業基地距離農莊大多在0~10 km,以餐飲、農業特色為主的農莊基本都有自己的農業基地。另外,9%周邊無農業基地分布的休閑農莊基本以觀光休閑、創意農業為主(表3)。
3.3 星級休閑農莊的主要發展模式
綜上分析及實地調查歸納, 長沙地區休閑農莊發展類型主要集中在山水田園、休閑養生、旅游互補、都市休閑、漁樂休閑、節慶休閑等發展類型,涵蓋農家樂、休閑村寨、民俗度假、休閑養生、科普教育、 勞動體驗等多種主題、類型和業態。按照功能或經營方式等將長沙市星級休閑農莊歸納為以下8種發展模式[14](表4)。
3.4 休閑農莊空間分布特征
湖南省長沙地區呈現高度集聚特征, 各地級市存在較大內在差異性[11]。本研究中星級休閑農莊主要分布在郊區、自然景觀分布地區或農業生產活動地區,長沙城區內分布在城鄉交界處(圖1)。農業生產活動、農業產品、鄉村景觀和鄉村生活方式本身是休閑農莊特色的根本所在,這些是符合其本質內容和發展規律的。
長沙市星級休閑農莊空間分布影響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休閑農莊發展要有農業資源優勢,而郊區在農林漁業資源、環境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近郊能基本滿足城市居民日常和短期假日的休閑游憩需求。其次,與中心城市的距離是分布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城市進程的速度加快,距離城中心越遠,農業資源保存越完整;同時距離城市中心越遠,來自城市中心的潛在客源市場規模越小,但地價也越便宜。在需求和成本博弈下,城市郊區出現了都市休閑農業區。最后,水體、山體和農業特色是調查中休閑農莊偏好的分布因素。水體可開展親水、戲水活動,山體可開展拓展、康養等活動,是南方地區稀缺資源,也是發展休閑農莊的優勢條件;農業資源更是休閑農業發展的根本,可依托自然條件資源發展優勢農業生產,通過一二三產融合提高農業附加值。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研究基于實地典型調查和問卷調查,通過對湖南省長沙地區96家休閑農莊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望城區和長沙縣農莊效益突出,大部分農莊以交通要道、景區、農業生產區為主要利用資源和特色,90%以上的農莊有涉農產業;按照功能或經營方式等將休閑農莊歸納為農家樂休閑、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等8種發展模式;星級農莊主要分布在郊區、自然景觀分布地區或農業生產活動地區。針對長沙地區的實際情況,如何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和促進一二三產融合都有待研究。
4.2 建議
4.2.1 科學合理規劃,強化融合集聚效應 休閑農莊要認真調查分析本身的地理特點、區位條件、民俗風情、資源優勢、發展條件等,準確定位和合理謀劃農莊發展,做好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做到規劃中要突出特色發展方向。政府部門要從全局高度出發,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做好休閑農莊發展土地規劃,支持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進一步激活農村生產資源要素。以地區為范圍,做好休閑農莊重點布局,發揮集聚帶動效應。應該更強化空間布局合理性,整體規劃,資源互補,促進產業融合集聚發展。
4.2.2 豐富差異化資源和深入挖掘鄉土文化,促進新業態發展 善于利用差異化自然資源,深入挖掘湖湘農耕和鄉土文化,塑造獨特的現代農莊特色。政府應引導培育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示范帶動力強的現代休閑農莊精品,鼓勵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品牌創建和推介活動,出臺產業支持、稅費優惠、人才培養等多重政策。休閑農莊經營者應做好休閑農莊“+”,創新發展模式,推進一二三產融合,提升形成新的形態和高度。
參考文獻:
[1]付紅丹. 休閑農業資源效益評價與利用途徑[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5):213-217.
[2]楊大蓉. 基于地域文化的休閑性農業模式的探討——以蘇州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35(6):65-69,74.
[3]郭煥成.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態勢與前景[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31(1):39-42.
[4]張 力,李衛東,楊禮憲,等. 現代休閑農莊特色發展模式研究[J]. 中國農業信息,2016(24):151-152.
[5]付紅丹. 休閑農業資源效益評價與利用途徑[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5):213-217.
[6]羅絢麗. 長株潭地區休閑農業發展潛力評價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8(4):232-236.
[7]歐 荔,黃雯娟,侯國龍. 廈門休閑農莊發展的優勢資源和制約因素——基于旅游資源的視角[J]. 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8,26(2):6-12.
[8]周 熹. 長沙休閑農莊規劃設計研究[D]. 長沙:湖南大學,2013.
[9]周曉紅. 浙江省休閑農業資源空間分布及貢獻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1):225-230.
[10]夏贊才,唐月亮,殷章馨,等. 湖南省星級休閑農莊空間表征及影響因素[J]. 經濟地理,2018,38(6):203-209.
[11]彭棟梁,張 群,李瓊瓊,等. 長株潭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88-91.
[12]黃振國,朱雅玲,祝琪雅,等. 湖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2(1):143-146.
[13]馬思捷,嚴世東.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態勢、問題與對策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9):160-164.
[14]趙國如,周朝暉,姜曉萍. 休閑農莊發展模式探討[J]. 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6,22(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