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花 陳學卿 李志梅

【摘要】C語言程序設計是理工科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文章分析了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現狀,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將SPOC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從教學理念、教學團隊、教學資源等方面做準備,對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SPOC;教學模式;翻轉課堂
C語言程序設計是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理工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養嚴謹務實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教學奠定基礎。
由于課時安排緊湊,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講授法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在實驗課中進行實踐練習,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及時消化授課內容,實踐課上動手能力差,時間長了,學生逐漸失去信心,對C語言喪失學習興趣。
一、 傳統教學模式下C語言程序設計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動手能力差,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不強
不管是“師講生聽”“課件式”“演示練習循環式”的教學模式還是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理論知識仍然是中心,實踐環節是輔助。學生缺乏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學習主動性不夠。教學針對性不強,難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只是盲目地模仿練習教師上課時使用的例題或教材中的例題,缺乏團隊意識,極少有創新。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不高,全國二級(C語言)等級考試通過率不高。
(二)教學資源不全,教師授課任務重
目前我校教學資源主要通過課程網站形式提供,但優秀課程的教學資源較少,一般只有教學課件、習題、實驗指導、不完整的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不全,互聯網上優質的教學資源,如世界一流大學免費的優質課程沒有得到合理利用。另外,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名師缺乏的情況下,面對多個平行班級,教師需要重復講授同樣的授課內容,教學任務繁重。
(三)評價方式單一,不能全面衡量學習的有效性和質量
評估方法單一,一般都是以期末考試占70%,平時考勤和實驗占30%來評定成績,期末成績比重較大,缺乏真實多樣的過程評估,不能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容易導致很多學生平時不抓緊學習,沒有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技能,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突擊復習幾天參加期末考試,僥幸過關。
為解決以上問題,提高教學效果,本文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提出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
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基于SPOC教學模式的構建準備
要構建“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準備。
(一)教師應更新教育觀念并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教育信息化促使今天的教師實現了角色的轉變,教師從“授業者”變成“解惑者”[1]。在SPOC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以講授為主,而是著重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在教學設計上,從以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教師在課堂中主要負責恰當地引導,對知識點的梳理,對抽取的學生作業進行點評,并通過提問來引發學生討論[2]。
(二)學生要轉換學習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通過在線學習、查閱資料等方式學習原來的課堂知識,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留待課堂討論解決。運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參與者。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和應用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能力與自主學習習慣。
(三)教學資源、教學團隊的建設
實現SPOC教學,教學微視頻是基礎,如果沒有優質的視頻資源就不能保證課前學生學習的質量,也就無法實現課堂的翻轉。除了學習和借鑒優質的C語言慕課資源,如浙江大學翁愷老師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團隊還根據學生的基礎錄制重難點微視頻,做好每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實驗方案、習題、各單元的課后實踐任務、題庫等教學資源的建設。完成這些教學資源,對于教師的教學技能、職業素養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課前的視頻學習實現“授業”,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通過啟發、引導等方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教師不用重復講授基礎知識,可以進行深層次教學,使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3]。高質量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單靠一個教師的能力是不夠的,因此C語言課題組近年來組建了一支由教授牽頭,副教授、講師等多名主講教師組成的優質教學團隊。
三、SPOC教學模式的構建
本文提出的C語言程序設計基于SPOC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每個教學單元主要包括課前自學、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三個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考核評價。
(一)課前準備,自主學習
在線教學階段,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要求學生自學配套的課前教學資源,如視頻、課件等,并通過小測試進行自測發現疑難問題,進行在線交流或收集整合后在課堂學習中進行討論[4]。教師通過收集學生討論的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
(二)課堂討論,面授教學
教師在課前結合學生自學情況,提煉出問題,根據課堂教學的重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同學習,交流匯報,師生共同討論并詳細解答重難點,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在教學活動的安排和設計上,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掌握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如:“順序結構”章節,可以少一些討論時間,嘗試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來講解有關知識點;“指針”章節,可以多一些討論重難點、小組合作解決編程難題的時間。
(三)課后復習,鞏固拓展
回歸線上教學,進行針對性復習,教師通過SPOC平臺發布習題作業,學生完成作業鞏固提升學習效果;還可以進行拓展學習,讓基礎好的學生掌握更多的高級技能??梢园延嬎銠C等級考試中較難的題或者競賽題作為拓展學習實踐的練習題。
(四)實施過程性能力評價、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SPOC模式下的考核評價采取多因素、分段式的綜合評價方式。課程成績通過在線學習占30%,課堂表現、課堂測驗得分、實驗告示占40%,期末考試占30%來綜合給出。在線學習主要通過學生在線學習視頻時長、在線討論參與度、在線作業得分等各項綜合給出。課堂主要通過課堂考勤、小組交流協作、課堂練習等綜合給出。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等環節學生的參與程度、參與能力、參與效果等多個維度,公正客觀地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5]。評價貫穿該門課程的學習全過程。
此外,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程序員考試、藍橋杯、ACM等各類程序設計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競賽獲獎和等級考試成績可以作為該門課程加分項,作為課程考核的一個輔助考核手段。
四、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傳統教學模式下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從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隊伍和教學資源的建設等方面進行準備,從課前、課中、課后及考核等環節提出了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該模式可以有效利用現有的優質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但各校應根據各校課程特色、要求定制出適合的SPOC課程,有統籌有定制,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讓網絡教學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1]周旭丹.SPOC 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定位淺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04):4-6.
[2]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3]王愛俠,張海濤,王智鋼,等.基于MOOC的SPOC教學團隊建設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02):200-203.
[4]張艷超.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翻轉課堂視角[J].職教論壇,2016(21):58-63.
[5]翟娟,吳桂峰,潘往麗,等.工科專業基于SPOC的混合式創新教學改革[J].計算機時代,2018(08):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