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以來,我國的語文教學提倡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如此論述:“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向的互動,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另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明確提到:“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如何提高農村中學口語交際的教學是農村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
關鍵詞:農村中學;口語交際;教學;課堂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以來,我國的語文教學提倡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如此論述:“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向的互動,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另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明確提到:“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也許有人會說,說話誰不會,難道只有城里的孩子會嗎?我們農村娃娃也會。
然而,參加工作以來,本人一直在農村學校擔任語文科目的教師,對于口語交際這類型的課程的具體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口語交際課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第一,社會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進城務工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務工的時間也越來越久。這一代的務工人員很少接觸農活,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干過農活。導致他們成家生小孩以后既不想在家干農活,又不能在所在務工的城市供養孩子。這樣,留守兒童就成了我們農村學生的主要組成人員。部分留守兒童多數是隔代教育,也有是親戚監管。孩子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和呵護,長期在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下,性格變得內向。這給口語交際課程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容忽視,應該引起社會與教育界的重視。第二,生活因素。農村中學的學生都是來自偏遠的農村,他們與社會交流較少。部分農村通訊不便,有的村子手機信號不好。部分農村學生知識面窄。第三,學生因素。首先,學生對口語交際這一課程的認識還有些欠缺。他們覺得這樣的說話課程不是考試課程,沒有必要去花時間。其次,來自農村的娃娃們不常開口,每次口語交際課都變成“啞巴”課。他們不肯開口有的是不重視;有的是因為不敢開口,總害怕會說錯。再次,學生知識面窄,說幾句就感覺沒話可講。最后,受普通話不標準的影響,學生來自農村,家里都是說方言,在學校跟同學老師也很多時候是講方言。加之,小學拼音就沒有學好,所以學生普通話也講得不標準。第四,教師因素。首先,雖然上級教育部門一再強調要開展口語交際課,老師們也知道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師唯分數論。其次,教師教學習慣的影響。有的老師已經習慣于滿堂灌,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無話可說,部分老師急于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就出現一個人在課堂上滿堂灌。
面對這些影響因素,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不會任其發展。因此,我們要改革。改變這樣課堂,讓農村的孩子在語文口語交際課堂上像一只翱翔藍天的雄鷹,像一條自由在水里游曳的魚兒。這不僅是社會的要求,更是時代的要求。因為口語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能力。
首先,提高學生對口語交際課程的認識,讓他們明白該課程的重要性。只有提高了認識,口語交際課程的相關活動才能順利開展,才能達到我們所要的效果。同時也要提高部分老師對口語交際課程的認識,雙管齊下這樣才能改觀。
其次,讓口語交際融匯課堂,按照語文版的初中語文教材編排,每個單元都設置專門的口語交際課程。從教材上,我們可以看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但是按照我的理解不僅這節課才有口語表達部分的訓練。我們要把口語交際的教學融入課堂。根據具體的課文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想說,敢說,有話說。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口語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際方式。語文的口語交際大多來自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我精心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生活與課堂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例如,教師教學朱自清《背影》這一篇散文,課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每次作者的感想都不一樣。在教學時,我即可用這樣的話來導入課堂的學習:我們在生活中,看見父親的背影可以說不止三次,那么對于父親的背影,我們并不陌生。請你回想一下父親的背影,并說說看到父親的背影時有什么感受。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及時給予鼓勵,再進一步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從課堂加載生活,使語文口語交際融入課堂。
在班級中,一貫以來我嚴格要求孩子用好老師正式上課前的幾分鐘。那么這幾分鐘如何用好呢?怎么用才能使口語交際課程在這里開展呢?
預備鈴響起后,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開展幾分鐘的口語交際課程:
第一,說成語。教師每節課前邀請一位學生,說說上節課的一個他自己認為重要的成語。教師可以讓學生講這個成語的意思、用其造句、有典故的還要說典故等等。
第二,說見聞。每節課上課前教師邀請一位學生,說說見聞。可以是社會新聞、校園新聞、校園現象等等;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例如:據觀察學校某一班女生,有撕飯票,用垃圾食品替代正餐的現象。那么說這一現象的同學,可以先去調查一下這樣的現象到底有多嚴重,那么在課前就這一問題進行闡述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正式授課前的這幾分鐘,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教師如果堅持這樣帶學生練下去就一定能夠取得效果。
口語交際要見成效,僅僅依靠課堂是不夠的。一定要讓它走出課堂。
普及普通話。現實生活中特別是農村中學有這樣的情況:課堂上,部分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讀書說話;課外,則滿口方言,口頭禪現象屢見不鮮。課內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部分農村學校老師上課普通話不標準,更有甚者就用方言來講。想讓語文口語交際要很好地走出課堂就要普及普通話。不僅是學生要普及講標準的普通話,而且老師也要普及標準的普通話。注重平時言談,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把口語交際開展好。
此外多開展相關的活動。想要口語交際良好地開展,學校要舉辦相關的活動。比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父母——學生——老師三方互動活動等等。我校這一點就做得很好,每個星期一升旗儀式上教師讓學生代表演講。每個學期教師讓學生舉行班級演講比賽,班級辯論賽。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如果能讓上述措施認真實施,那么我們農村中學的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解讀[S].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3]李果農.農村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討[N].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S1).
作者簡介:
葉石秀,廣東省南雄市,油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