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通過作文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字駕馭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先放后收”的作文理念,然后以人教版語文中高年級的習作為例,闡述了在作文教學中踐行“先放后收”理念的策略以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小學作文;先放后收;作文教學
一、 “先放后收”的作文理念淺析
先放后收的教學理念是基于學生在學習作文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具體的情況,所謂“放”是在寫作中不說假、大、空的話,學生剛剛學習寫作,應該注重發揮,寫作時不要受到限制,或者過于收斂,要盡情釋放。所謂“收”,就是在寫作教學中,將學生寫作的范圍進行一定的限制,規定作文的基本寫作主題和寫作手法,這時就可以將傳統寫作教學中的一些要求逐一地提煉出來,控制學生作文的文字數量和質量,能夠在文章精簡的同時做到文章有條理,將原本的洋洋灑灑抒發情感的文章進行一定的縮減,提取其中重要的部分作為整篇文章的精髓。也就是說在“放”和“收”的協調過程中,能夠做到自我完善,并且在發揮足夠的創造性之后自己能將文章進行精簡。
小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放開去寫,針對小學生對于學習寫作的恐懼心理,不應給學生施加太多壓力,可在一些較寬松的標準下,能夠讓學生自己發揮寫作的水平,才是“放”的要求以及所達到的效果。而在收的時候就可以及時加以引導,培養學生進行組織語言、找出作文的中心思想、調整句式、合理布局等,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且在寫作時可以確定無疑地進行改正,生活對于作文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基本表達能力,對于抒發情感,表達觀點具有重要意義。
二、 “先放后收”作文理念的踐行策略
(一) 觸動學生情感心弦
“先放后收”作文理念要求學生在寫作中不說假大空的話,要盡情釋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要觸動學生情感心弦,只有學生有感而發了,在作文中寫出了真情實感,才能夠避免套話。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第一組的習作是景物描寫。習作導言上說“不管怎樣,在可愛的校園里,我們都度過了許許多多歡樂的日子”“如果不想寫校園里的景物,也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里的難忘的事”。與以往的命題作文不同,這個習作給了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鑒于此,在寫作之前老師要撥動學生心弦,將校園里的景物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寫當中。這就需要老師運用教學技巧來達到教學目的。一般情況下,老會直接告訴學生在寫作時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式過于簡單和抽象,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給孩子增加負擔,建議老師在實際作文教學中考慮以下三種方式。第一,事先謀劃的教學方式,即在開展此次作文教學的前一天,老師要帶領學生在校園內參觀,并且組織某些適宜的戶外活動。這樣在寫作文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昨天發生的事情,從而有感而發。第二,情景回憶式教學方式。在作文教學之前,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視聽資源,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比照的方式來回憶自己的學校和校園故事。
(二)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先放后收”作文理念要求學生在寫作中言之有物。所以,要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作文是用文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即學生將自己的情感用文字符號系統地表達出來。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夠讓學生養成自由表達的習慣,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最終為自如駕馭語言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第一組習作是《難忘的“第一次”》。這個習作內容非常適合學生暢所語言。小學生的經歷較少,所有的學習和生活都在不斷探索未知,關于“第一次”的素材,可謂信手拈來。老師可以在寫作之前,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自己的“第一次”和感受。為了讓學生在表達中有更多的收獲,老師可以考慮以下幾點。第一,老師給“第一次”加上一個限定或者修飾,比如“高興”“難過”“痛苦”“感動”等等。這樣就讓學生在表達時有一個基本的思路。另外,部分小學生不善表達,給學生幾個修飾詞可供選擇,學生反而有了表達的欲望。第二,老師要對學生表述的“第一次”進行點評。點評的角度是經過這難忘的“第一次”,學生應該明白一個什么道理或者得出一個什么感悟。
(三) 培養學生凝練主題
“先放后收”作文理念要求學生在寫作時限制文章主題。在“放”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情感采用多種寫作素材,但是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所以要培養學生凝練主題的能力。在這個教學環節,老師要讓學生找到自己最想表達的思想,然后從眾多的寫作素材中選出與主題密切相關內容。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第一組習作是針對“開卷有益”進行辯論,并且以“記開卷有益”為題目寫一篇作文。為了培養學生凝練主題的能力,老師要做好教學設計。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前對開卷有益這個詞的意思進行查閱,并將班級分成兩組,正方觀點是開卷有益,反方觀點是開卷無益。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來尋找素材支撐自己的觀點。為了保證辯論過程中有激烈的交鋒,老師要指導同組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從而在辯論中能夠唇槍舌戰,越辯越明。
(四) 教會學生寫作手法
“先放后收”作文理念要求對學生的寫作手法進行規定。小學階段是學生寫作能力打基礎的時期,要通過寫作練習來夯實其基本的寫作手法。所以,要向學生講述各種寫作手法以及這些寫作手法特點和對應的寫作對象。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是基本的表達方式,學生需要對這些表達方式有清晰的了解,要識記其定義和作用。修辭手法是對文章加工潤色的主要方式,老師可以通過分析佳作的方式來展開教學。表現手法對小學生來說略顯困難,但是托物言志和襯托以及借景抒情等在課文中常見,老師可以由易到難地一一為學生介紹。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踐行“先放后收”的作文理念,以作文教學為載體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用文字來記錄生活。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感受寫作的樂趣,享受駕馭文字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放大格局,不僅僅將作文教學當成一項教學任務,而是要以作文教學為工具來教育學生認識和思考生活。
作者簡介:
連玉雪,福建省龍海市,龍海市紫泥鎮仁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