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及達到新課程改革教學相關要求,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引導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教學,引導學生在積累基本活動經驗過程中更深入地掌握數學知識及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了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筆者針對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被首次提及,這一教學理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活動陳舊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主要將其拆分成相對獨立又聯系密切的單元進行結合教學,主要是指在與被動接受式學習相對的意義上,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體驗及感受,積極探索及獲取知識的學習形式,在理解的基礎上構架知識結構體系,提高學生們的數學素養。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標準及教學要求的提出,現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不僅僅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及標準,還能促進學生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自主解答學習難點,引導學生們逐漸地積累生活中數學實踐活動的基礎經驗,并進行相應的總結及歸納,在活動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切身的體會獲得新的知識點,充分發揮學生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學習及活動過程中處于主動者的地位,加深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及記憶。且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還能促進學生們發展自身良好品質,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豐富活動與實踐經驗,讓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更多、更深入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積極思考,在思考中獲得學習經驗,再將經驗與思考相結合,引導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點,為后續的數學知識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及前提,促進學生們數學素養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
(一) 轉變被動接受知識狀態,提高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積極性
傳統數學教學課堂的數學基本活動過程呈現出枯燥、固定及單一等特點,無法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且學生們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課堂活動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及空間,導致學生們學習效率及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這種教學狀態,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中來,采用情境導入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已有經驗,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積累及發現新的活動經驗,形成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平行四邊形的圖片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詢問學生:小朋友們先大膽地猜一下這種圖形為什么被叫做平行四邊形?學生答:因為看起來上下平行、左右平行,所以叫平行四邊形。教師問:那你們是怎么知道上下兩邊、左右兩邊是平行的呢?有沒有什么辦法驗證一下?學生答:可以利用上周學習的如何畫平行線的方式進行驗證。在學生們驗證之后教師告知學生這種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通過結合以往學習過程中直觀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基本概念,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展開后續的學習,通過猜想—探究—驗證的教學流程展開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性教學,在積累學習活動經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二) 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學會主動觀察,聯系數學學習進行思考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觀察能力屬于較為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養成一種主動觀察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自身觀察去發現現實生活中與數學學習聯系密切的現象,幫助學生們具體認識抽象的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如在進行“角度的度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聯系生活過程中的事物展開角度的度量,如生活中公園、學校處處可見的滑滑梯,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各種不同類型的滑滑梯展現出來,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滑梯的角度更陡,哪種角度更平緩,并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及探究,提高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相結合的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三) 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們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操作,促進學生們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面積的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往通過從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式得到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以實踐的方式發現計算公式及原理,在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及鞏固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后為學生們提供平行四邊形的紙片,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動手操作如何將平行四邊形的紙片轉變為長方形,多數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選擇切割的方式,在切割操作的過程中得到: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均可以轉化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相等,切割后的長方形的長、寬分別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及高相等,因此通過實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底×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獲得數學活動經驗,再將獲得的活動經驗用于解答問題過程中去,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三、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水平、學習水平及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需求開展多元化、創新型的教學策略,從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主動觀察及動手操作的教學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效率,促進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何蘊芳.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與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4(5):135-136.
[2]高一剛.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與方法[J].考試周刊,2017,21(66):110.
[3]劉成靜.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與方法[J].中華少年,2017,33(23):112-113.
[4]劉海濤.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與方法[J].小學生(下旬刊),2018,5(1):9.
[5]宋沂珈.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與方法[J].祖國,2017,26(12):257.
作者簡介:
葉云孫,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古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