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需要新的教學手段,高中地理教學為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采用電子白板交互式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目標明確,對象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環節齊全,流程順暢,反思深刻。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老師提高了教研水平,學校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設計;電子白板;交互式;流程圖
一、 基本信息
學校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第二中學
課名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一) 教師姓名溫繼春
學科(版本)地理(人教2003課標版)章節必修1第一章
學時第一課時年級高一
二、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由于地球自轉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能正確判斷晨昏線。
2. 掌握地轉偏向力的規律及判斷方法。
(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觀察圖片或動態演示圖掌握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
2. 借助動畫歸納總結地轉偏向力的偏向規律。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相關圖片的分析,結合生活現象,感受探索自然規律的樂趣。
三、 學習者分析
1. 高一學生經過初中的學習,具有一定地理知識基礎,但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晝夜更替,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
2. 教材內容抽象,語言具有專業性的特點,圖像分析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分析能力不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
3. 本節知識在生活、生產上具有現實意義,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所以求知欲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
四、 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難點:
1. 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及周期、晨昏線的判讀。
2. 地轉偏向力的規律及判斷方法。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采用“情景——設疑——探究——建構”的學習模式,通過演示、畫圖等創設問題情景,使抽象的地球運動具體化、生動化。學生進行觀察探討、歸納總結,實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注意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由淺入深。從學生熟悉的地理現象開始,探究其產生的原因。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觀察、歸納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和動畫演示等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起止時間(′″~′″)環節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活動媒體作用及分析
情境導入0′05″~01′07″情境導入,初步感知,激發興趣多媒體動畫演示地球自轉,設問觀察動畫,思考問題激發興趣,引入課題(PPT演示)
展示學習目標01′08″~02′31″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習有的放矢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學習目標讀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直觀(利用PPT展示,電子白板)
合作探究02′32″~11′39″完成晝夜交替現象產生原因的探究;通過觀察,知道晨昏線的含義,正確判斷晨昏線演示晝夜交替,理解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晝夜半球及晨昏線的判讀觀察思考,積極發言動態演示,直觀(利用PPT展示)
目標與檢測11′40″~21′12″鞏固與練習完成重點,突破難點檢測晨昏線的判讀觀察,動手畫圖PPT展示,白板的使用
動畫演示21′13″~28′56″動畫演示“地轉偏向力”歸納地轉偏向力的規律探究地磚偏向力的偏轉規律進行演示,觀察總結本課學習要點直觀演示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及規律總結展示
知識應用28′57″~33′01″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的能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用地轉偏向力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現象PPT展示,學以致用
小結與收獲33′02″~33′23″總結白板展示本課學習要點共同總結展示本節知識點,一目了然
課后檢測33′24″~44′22″練習提升相關知識點的鞏固訓練進行思考訓練直觀展示
六、 教學流程圖
作者簡介:
溫繼春,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