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才成為了現在蘊含著智慧與精神的所在。而古詩文是其最有魅力的精髓所在。但是隨著現代化發展的進程,當代青年人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少,因此教師們不僅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于青年人的傳統文化教育也不能落后。因此本文就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淺談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古詩詞教學
一、 引言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唐詩宋詞更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魅力的瑰寶。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歷經五千多年的起起伏伏,它的傳承與發揚對整個民族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從中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和韻味,提高學生們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了幾千年的演變和傳承,所具有的凝聚性和包容性,能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積極地影響。初中語文教材里的古詩文也是十分的經典,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還可以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每一首古詩詞中都蘊含著各種各樣的人生哲理、為人處事的道理;對山川河流的描寫;游子在外對父母、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還有鮮明的愛國主義情懷等等。它不僅豐富了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也豐富了學生的思想與生活。古詩詞通過寥寥數語描繪出一幅幅恢宏壯麗的景象;通過簡短的幾種詞匯表達出一個個人生哲理,讓學生們在語文學習當中充分學習和了解到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學習古詩詞,不僅教會學生人生哲理、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 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現狀問題原因分析
(一) 學生缺乏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原因分析
據調查,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上,教師的教育思想仍舊處于應試教育階段,對于古詩詞內涵的講解,稍顯不足,讓學生的理解只在淺薄的層面上,不能正確地掌握古詩詞的含義。對于古詩詞講解大多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枯燥的學習氛圍,不能讓學生充分的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融入不到詩詞意境,獲得不到情感體驗,從而讓學生們漸漸失去對古詩文的興趣。單一的教學方式,雖然讓學生在測試當中取到了好的成績,但是對古詩詞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卻理解不深,過于注重考試內容,使得課堂內容枯燥,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二) 教學目標設置存在偏差原因分析
教師們在古詩文教學上依舊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忽略了古詩詞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大多是教師對古詩文蘊含的文化內涵了解不深,且自身的文化素養不夠很好的領悟到其中的內涵;另一方面,中考也給予了教師壓力,現在的考試分數的多少依舊是對知識點的把控,因此大多數教師都不得不放棄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文化的熏陶。
(三) 教學資源開發不足、教學評價手段局限的原因分析
首先,教師對于古詩文的理解都不夠透徹,再加上部分教師的自身文化素養不高,平時也不豐富自己對古詩文的理解,僅僅依靠教參上的解讀,并沒有自己正確地解讀想法。其次,教師的教學眼光僅僅局限于課本,或者與課本相關的讀物,但是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教師應該跳出課本,多加閱讀,只有閱讀大量的古詩詞,才能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也能給學生做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學評價是教學當中重要的一環,它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把控,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評判,它是用來檢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但是教師的教學評價手段依舊是在知識點的掌握和解題能力上,評價的主體也依舊是教師個人,這就導致教師不能清晰、全面客觀的認識到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三、 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都是經典之作,有著時代的意義和代表性,可以把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不僅讓學生生動的了解作者意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心智不成熟,青春期的情況下,教師要因材施教,制定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這一文時,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朗誦或者歌,提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用慷慨的語調進行大聲朗誦,體會蘇軾狩獵時的意氣風發,再通過教師的翻譯講解,描繪出當時激情澎湃的畫面,讓學生站在作者角度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充分感受詩人所表達的情感,體驗作者的心境,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明確教學目標,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在明確教學目標的時候要知道,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將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人。首先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古詩詞文化素養,不斷擴充自己的閱讀量并加以理解,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在教學上對學生進行人格上的熏陶;其次教師要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們明白要胸懷天下,不僅要接受別人關愛,更要去愛護他人。
(三) 豐富教學手段,合理教學評價
教師教學模式大多是在黑板上教授知識,但是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普及,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模式中的優點凸顯出來,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它可以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全方面地了解古詩詞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例如可以以一個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索某篇古詩詞,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堅持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評價要通過學生的文學素養是否有提高、對于古詩詞是否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通過學生的成績來評判。
四、 結語
現如今,我國十分注重對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學生來說,有著良好的引領作用,且發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深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化修養,還幫助學生們樹立良好的品格。
參考文獻:
[1]張莉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26-27.
[2]李瑩.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的認知能力培養[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3]毛君.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分析[J].學周刊,2017(7):39-40.
[4]龐憲文.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6(26):257-258.
作者簡介:
吳添溢,江蘇省海門市,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