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部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尤其讓人擔憂。更甚的是,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總是被動地接受英語知識。教師要努力改變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以小組合作為抓手,讓學生能及時的相互交流與幫助,從而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英語能力得到發展。
關鍵詞:農村初中;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問題與策略
就農村初中而言,小組合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急需要解決,否則就不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效用,就不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生長核心能力。
現狀:農村初中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初中小組合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合作的目的不夠明確。教師往往強調不會的題目,一定要去問組長。但一般而言,學生很難在自主學習中去發現問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以明確的目的。比如在9A第三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一個文本,然后設置問題。附下:How does she feel the next day?Does she refuse to do so much work?Does she think its important to do her homework?學生在閱讀之后,不能完成的地方,他自然會去問組長。但問的時候,組長要反問,原先是怎樣想的。這樣在彼此觀點的交換中,學生能自己甄別對錯。當目的明確時,合作就能有的放矢,從而彼此都能有所得。其次,合作比較單調。農村初中課堂合作最多的就是問問題,誠然學英語就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的過程。但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讓合作的形式多樣化。每節課都讓學生提問題,他們會厭煩,甚至消極對待合作。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唱英文歌,一起表演文本劇,一起做游戲。多樣的合作,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可以增進彼此的情感,能生成好的合作氛圍。最后,小組合作缺乏機制。農村初中的課堂,隨時可以看到小組合作的身影,但效果并不明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缺乏合作的動力。因此教師要設立合作競爭機制,讓小組之間存在競爭,讓組員之間更好地合作。如果上完課不對小組合作進行總結與評價,下節課學生的表現就會平平淡淡,就會缺乏上進意識。
一、 明確目標,讓思維生長
根據加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學生的能力發展是多方面的。在某一個能力點上,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也會有自己的不足點。因此就具體的課堂而言,因為遇到的是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目標就不盡相同。這時候教師要明確每一個學生的目標,每一個小組的目標,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提高。這里的每一個,其實可以指每一類,教師將學情按類別劃分。這樣在課堂學生會對準自己的目標,找好自己的位置,尋找自己合作的伙伴,使自己有獲得感。仍以這課為例,中等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是:What is Millies aim to write this letter?他們可以在文本里去尋找這樣的句子:She has a problem and wants to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向組長請教。而學困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是:Does Millie have too many exercises to complete?他們可以將答案給中等生,再由他們去點撥。優等生則要盤算如何個Millie進行回信。由此可見,有了目標,小組合作才能真真切切地發生。
二、 豐富活動,讓體驗拔節
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多了一層體驗,給他們以帶的走的英語經歷。當學生想起某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他會想起給他提供幫助的人。這讓學生的認知帶著一種溫度,也帶著一份深刻。當活動多樣之后,學生合作的機會會更多,他們的經驗會更豐富,多方面提升的空間就更大。比如這節課教師可以從《解憂雜貨店》里抽取情境:僻靜的街道旁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卷簾門的投信口,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就會得到回答。教師讓一組學生提出問題,讓另外一組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根據電影的情節,給學生布置適當的情境。一組學生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例如:Not enough sleep、Getting low marks、Having no close friends、Being laughed at。另一組彼此合作,給出他們自己的答案。學生在表演的時候,他們會去模仿電影人物的語調,給英語學習帶來生機。他們會去問組里每一人,會有哪些問題,然后再去用英語進行組織。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再是某一學生的表演,是組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同時在一個學生答不上的時候,另外一個學生就必須很快跟上。活動,讓每個學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小組的英語學習中。在活動中,學生學習的激情被激發,潛在的能力被挖掘。
三、 設置機制,讓合作靈動
合作,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學生在一開始的時候,會信心滿滿,激情四射,但慢慢就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機制,激發他們的動機,讓他們主動去合作。比如這課,教師設置這樣一個獎勵機制:哪一組說出與stay有關的短語最多,哪一組就是冠軍,并獲得5分的獎勵(說出這個短語的時候,要用這個短語組成句子);同時這一組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各加一分,而具體回答問題的學生,每回答一次就可以獲得2分。但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分值,出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如果小組里的D類學生能回答出來,教師可以多給一分,這樣他們會更主動地處于合作學習中。初中階段目前學到的這方面的短語就這幾個,學生回答的難度不大,但他們用起來可能就很困難。附短語:stay in、stay out、stay up、stay around、stay away。因此教師可在活動過程中增設圖片,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也讓活動多一份情趣。在運用短語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會出現語法錯誤,但只要能表達出意思,教師要給出同樣的分數。但同時要給其他學生糾錯的機會,如果能改出錯誤,教師也給出一樣的分值,這也是一種合作。很明顯,激勵政策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為目的,使他們在充分合作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與個性。
四、 結束語
課改是一個潮流,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在進行課堂改革。課改的目的無疑是給學生最適合的教育,給最適合學生能力生長的土壤。小組合作要能給學生帶來身心愉悅的同時促進其素養的生長。
作者簡介:
儲敏,江蘇省如皋市,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東陳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