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升華。目前,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仍存在很多問題。筆者就此結合自己的實踐,羅列了一些如:聽讀、書寫及交際實踐等作業方面的常見問題,并嘗試探究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作業布置
英語課外作業是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是學生掌握、內化知識的反饋。它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可以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卻出現了很多問題,使很多的作業成為無效勞動。在此,筆者拋出一些經常遇到的問題并尋求一些解決方案。
一、 聽讀作業流于形式
小學英語老師通常要任教五六個班級,聽讀作業無法一一檢查,有些學生就會因此不完成。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嘗試建立班級語音群,讓學生把聽讀作業以語音形式發在群里,老師和小老師進行點評,或用“一起作業”App來布置和檢查,并及時在班級里和家長群里反饋,展示優秀的語音作業。同時為了豐富聽讀作業,我們還會進行錄音比賽、英語趣配音、繪本故事表演等活動,進一步激勵學生有效聽讀。
二、 書寫作業機械、單一
機械重復的抄寫和練習作業內容枯燥、乏味,缺乏創意。學生的個人潛能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禁錮了學生思維。基于此,筆者對書寫作業做了以下嘗試:
(一) 踩著音樂的節拍舞動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旋律歡快的Lets chant和Lets sing板塊,學生很喜歡哼唱。于是,筆者嘗試讓學生當小小音樂家,根據音樂節奏填詞或根據句子選曲,或進行改編。學生會沉浸在自己的創作喜悅中,樂此不疲地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音樂創作。如學習pep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Lets talk,課后布置學生用所學內容配上歌曲《兩只老虎》的旋律,進行填詞。如一生的作業:
Is this your bedroom?Is this your bedroom?
Yes,it is.Yes,it is.
Is she in the living room?Is she in the living room?
No she isnt.No she isnt.
(二) 涂上絢麗的色彩飛翔
小學生都喜歡想象,愛好畫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繪畫作業,可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有趣,也可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他們動腦、動心、動情、動手,培養興趣,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學習pep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可以布置學生畫一個自己夢想的農場,并請學生用文字描述自己的農場,看看誰的農場規劃得最好。這樣學生就會把自己本單元及前幾冊所學的植物和動物,甚至建筑物都用圖畫表現出來,在學生的文字描述過程中,學生不但能用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如“What are they?There are horses/... Are they carrots/... How many sheep are there?There are...”等句子和動植物詞匯,還能用上以前學過的知識,新舊知識滾動,真正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 揚起思維的風帆航行
小學英語階段關于數字的話題有很多,數字單詞從“one”學到“hundred”,序數詞也接觸了,句型有“How many...?How old...?How tall...?How much...?”等。如果只是單調地要學生操練這些數字和句型,學生會覺得乏味,并且容易混淆。如果我們把這些單調的操練整合到簡單的數學題中,學生會獲得一種用英語解決數學問題的新鮮感和解題后的成就感。比如,在學習數字詞匯時,讓學生互相用英文出數學運算題,再交換獨立解答。如:“nine+five=?two+eleven=?”也可以用句型來出這種運算題,如:“Whats thirteen plus five?”在學習數字的問答句時,筆者嘗試用簡單數學應用題的形式來布置課外作業。如在學習“How tall...?”句型和比較級時,有學生是這樣給他的同伴出的題:“Mike is 150cm tall.John is 6cm taller than Mike.How tall is John?”再如學習書本詞匯和“How many...do you have?”句型時,有學生的作業是這樣的:“You are a good student.You like reading books.You have a Chinese book、an English book、a math book、three notebooks、five story-books and eight picture books.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筆者發現,學生通過這種形式來學習數字及相關句型效果非常好,出題時,學生會努力綜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并梳理運用出來,而答題時,也能促進學生進一步認知和理解知識。
三、 生活資源被忽略、交際實踐作業缺乏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語言,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如果能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使英語作業生活化更易于學生接受。如本市是一個國際商貿城市,本校又剛好處在市場腹地,學校的學生家長大多都在市場上做生意,每天和許多外商洽談生意。基于這么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筆者經常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到市場上去完成。如學習pep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How Much is it?”后,筆者鼓勵學生到市場上幫父母與外商談生意,并請學生錄音或錄像。當學生發現自己也能夠和外商交談并做生意后,那種自豪不言而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大增。為此,我們還專門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并做了一個商貿城文化課題。
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已有的語言環境,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要盡量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能在真實的環境中用英語交流。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要精心設計更多更好符合小學生特點的多元化,趣味化的課外作業,要規范課外作業布置中的每一個環節,使之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江平,謝廣田.小學學科教學新論(英語分冊)[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吳春燕,浙江省義烏市,義烏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