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所運用的情境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情境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的存在,讓學生能夠將知識點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就我國當前高校政治教學模式情況來看,情境教學法還沒有被廣泛應用起來,多數教師仍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這就造成學生政治成績難以提高。本文就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政治課堂的必要性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對其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高中政治課堂;運用
情境教學模式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選取相應的場景,在場景的選擇上選取特點突出、傾訴色彩豐富的場景,以此來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教材知識,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思維情感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法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創設情境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教師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來選擇和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給予教學活動更加輕松的氛圍。運用該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豐富學生知識含量,培養學生情境思維,讓學生能夠在情境思維的引導下更扎實的學習知識,不斷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政治成績。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高中政治教學,通過符合生活場景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敢于和教師互動,在教學活動中更好的顯示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通過建立模擬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和學生個性特點以及教材內容來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然后將學生引入到該情境中來,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力。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清楚的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激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好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情境的創設者和引導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情境讓學生自己接受知識點,而不是靠教師去灌輸,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創新能力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來進行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不斷創新符合自己情況的方式來進行學習,該方式要符合自身需求和喜好,以此來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情境教學模式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其中的主體,而教師僅僅是引導者的身份。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能夠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帶動學習較差的學生,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合作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學生在該種教學模式下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例如,就貨幣來講,貨幣主要是用來購買商品的,其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形式。因此,貨幣被稱為一種等價物。在教授“貨幣”這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列舉出幾樣不同的物品,讓學生在這些物品中找出能夠同等對比的兩種物品,然后在選擇出不能被等價的物品,并說出原因。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學會自己進行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二、運用情境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應適度使用,提高學生學習的愉悅度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完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是因為情境教學僅僅是一項教學手段,其主要任務是輔助教材,讓學生能夠在此教學模式下提高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過多的運用該教學方法將會造成學生難以找到學習重點。
(三)教學方式要靈活變通,貼近高考內容
高中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參加高考。最近幾年的高考內容廣泛、考查方式靈活多變、知識跨度較大,這就要求高中政治課堂的知識內容不僅要豐富,而且要提高學生的變通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情境教學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但是不可局限學生的思維,不能將一個知識點只對應一種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情境式教學中要根據高考中常出現的內容對教學內容作出適當的調整,同一個知識點要營造不同的情境,一個問題要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三)情境教學要多種多樣,避免單一化
情境教學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分飾角色來體會情境下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文字材料、圖表材料、漫畫、動畫、教師語言渲染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只要是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能給學生情感體驗的方式都可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種方式,當然,這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陳莉麗,曾煜東.認知沖突情境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7(12):53-54.
[2]徐劍慧.點睛之處現精彩——論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2016(2):170-171.
[3]張保振.談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