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閆召媛 朱麗娜

摘? ?要:混合式教學是“技術提升教育”必然的發展方向,是有效解決職業教育教學問題的最佳選擇之一。本文基于云班課探討混合式教學在儀器分析課程中的應用,探討課上課下混合式教學的新模式,希望對儀器分析等課程的講授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儀器分析?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0(c)-0200-02
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是“技術提升教育”必然的發展方向,是有效解決職業教育教學問題的最佳選擇之一。在過去,混合式教學被簡單寬泛的認為是“在線學習與面授教學的混合”。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移動技術成為混合式教學的重要載體之一,混合式教學也逐漸由“在線學習與面授教學的混合”演變為“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1]。相較于傳統式教學,混合式教學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的具有參與性與個性。一方面,混合式教學能夠揚長避短地將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混合教學可以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將移動終端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融入學習活動和課程,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 它可以根據課程、學生和教師的需求進行設計。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支持,為學生提供真正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學習體驗。
混合式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基于真實的問題或情境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均具有積極的效應。 特別是在醫療教育領域,常將混合式學習作為醫師技能培訓的主要方式之一。相較于傳統培訓,混合式教學在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在臨床實踐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2]。臺灣地區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也發現,參加混合式課程學習的學生,獲得了在真實情境下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明顯提高考試通過率和學習積極性[3]。因此,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需要進行徹底的信息化改革,需要教學工作者利用“互聯網+”技術,面向教學實際,綜合設計教學時間、空間和組織形式,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探索構建職業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混合式教學互動教學模式。
1? 《儀器分析》課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儀器分析》課程是開設在我院包括化學工程、工業分析以及食品科學等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儀器分析在化工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是一門重要的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職業學校學生進入分析測試崗位時迅速適應的能力。在我院,課程開設在各相關專業的二年級第一學期,時間為一學期,約80課時。《儀器分析》課程的實施大部分內容采用傳統授課方式,進行課堂理論學習后,在實驗室進行技能操作練習;部分內容如電化學分析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根據教材上的實驗實訓項目進行了項目化設計,但與企業實際結合較少、較淺。
儀器分析課程的進行遇到了以下問題:(1)教學方法單一。不同教學單元有不同的特點,學生理解程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不同,不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2)教學交流不足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及時了解和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3)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性,不能充分發掘他們的學習潛力。(4)教學儀器有限,缺乏維修與保養,教學場所不適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需要。
針對《儀器分析》課程目前存在的以上問題,我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向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2?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
基于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包括三個階段,分別為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知識階段、課中教師主導學生學習擴展知識階段和課后學生鞏固學習并完成模塊任務階段。其中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知識階段、和課后學生鞏固學習并完成模塊任務階段主要在云班課上進行,課中階段主要在教室或實驗室進行,具體設計如圖1所示。
2.1 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知識階段
在此階段教師上傳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如教學大綱、教學圖片、課程課件、微視頻、拓展性閱讀材料等,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基礎知識,并在網上與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通過云班課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展,摸清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對課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以此為依據,調整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
2.2 課中教師主導學生學習擴展知識階段
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主要在教室或實驗室進行。首先教師根據云班課的反饋,點評學生作業、集中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接著用生活實例來創造情景, 引入分析任務,學生分小組探討實驗任務方案,教師進行點評, 并利用課件、多媒體播放軟件解釋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任務中的重點、難點。然后,教師現場演示或通過解析視頻指導學生規范操作。最后,教師總結課堂研討情況并布置課后學習任務。在課堂研討最后,學生通過任務實踐熟練操作,實現了知識、技能、經驗的同時獲取。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思考,擴大思維邊界,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見解,并結合教師的具體講述,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知識技能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并讓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得到了培養。
2.3 課后學生鞏固學習并完成模塊任務階段
如果學生在課后對自己的任務感到不滿意或未能在課堂上完成任務,可以繼續在仿真APP或仿真室中進行練習。學生還可以在在線課程的討論區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分析,并通過微視頻繼續重復學習。課后,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做好網上學習服務工作。同時,在拓展任務模塊上載閱讀材料,讓學生可以了解技術發展前沿的信息和成果,并提出一些課題,利用該模塊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4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教學評價也不再是傳統單一的結果性評價模式。首先,是教師根據課前學生在云班課預習任務和自測情況作出診斷性評價;其次,在學生任務完成過程中針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進行形成性評價;再次, 根據拓展任務完成質量及提交的報告質量給出綜合性評價。評價都可以結合平臺,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與助教點評等方式完成,學生可以實時看到評價結果,實時參與到評價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多樣教學評價形式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讓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反饋得到實時反饋,有利于教師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有利于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評價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有利于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及時反思。
3? 結語
基于云班課的儀器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以混合式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它使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過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前沿教學模式,它可以揚長避短,有機地結合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教學模式,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拓寬思維廣度,加深思維深度。
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對于職業院校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要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在課堂上和課后都起到很好的引導與激勵作用。教師要自我革新,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旌鲜浇虒W也對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教師發展混合式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為講授混合式教學課程,并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摸索、發展混合式教學的能力。相關研究也表明,這種方式對于教師發展混合式教學能力有一定幫助[4-5]。另一種常用的方法是為教師構建在線的專業發展共同體,即通過同行的交流、分享、互助,來幫助教師提升混合式教學能力[6]。這需要教師、學校、社會共同協作,才能將混合式教學模式落到實處以免流于表面。
參考文獻
[1] Wasoh F. Exploring the Roles of Blended Learning as an Approach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EB/OL].[2016-11-17]. http//web.a.ebscohost.com/ehost/pdfviewer/pdfviewer?sid=27144a22-f991-47c4-a39e-94160e6ce0a9%40sessionmgr4007&vid=0&hid=4214.
[2] Ilic D,Nordin R B,Glasziou P,et a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Blended Learning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or Teach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J]. Bmc Medical Education,2015(1):1-10.
[3] Shen P D,Lee T H,Tsai C W. Applying Blended Learning with Web-mediate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o Enhance Vocational Stu dents Computing Skills and Attention to Learn [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1(2):193-209.
[4] Balatti J,Haase M,Henderson L,et al. Developing Teacher Pro fessional Identity Through Online Learning: A Social Capital Per spective[J]. VtlsInc,2010.
[5] Richardson J C,Alsup J.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Keyboard: How Seven Teachers Created Their Online Teacher Identiti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2014(1):142-167.
[6]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