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守國
摘 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合作意識的培養對于他們學習的有效進行意義重大,同時分組合作學習也是新課改的重要體現之一。所以我們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組學習;方法探究
一、組建合作小組,為合作學習打好基礎
組建學習小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前提,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以4-6人為宜。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雙人互說。在新授后,教師為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往往要求幾名學生復述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或筆算、口算題的算理……這樣幾人回答同一問題,不僅說者無趣,且學生回答的機會也不多。于是我們可以把同桌分為一組,讓他們在互相說的過程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學習對方的優點,互相補充。這樣做能使全體學生在短時間內鞏固新授內容,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4人互說。一般采用4人一組,這種組合方式方便迅速,只要前邊兩人往后一轉便可組成,每一小組選出小組長。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討論,這時每個學生一邊仔細傾聽著,一邊又要思考著幫助糾正別人的錯誤,使得他們既是講述者,又是評判者。進行這種形式的“分組合作學習“,教師應特別重視巡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討論,及時加以調控,使討論得以順利進行。在數學課堂中,一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或疑難問題,以及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導、規律的揭示等過程中,比較適合于這種“分組學習”。
(三)大組比賽。每一堂課的后階段,學生往往出現了疲勞,學習效率有所下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就可以設計游戲開展小組競賽。這種小組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在輕松愉快的小組比賽中得到提高和鍛煉。
二、設計研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集體思考
提出恰當的研討問題是實施分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基礎。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師生共同設計既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產生內動力,又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沿著目標方向有理有序地進行,使合作效果達到最優化。因此,所提問題要盡量具有開放性。另外,學生的分組合作學習,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基礎,任何的合作學習都是以自主學習為先決條件,合作只有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因此,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之前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當然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會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三、給足研討時間,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質量
給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充分而不過分,要保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發表個人的見解。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習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所用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新舊圖形之間的關系來推導出新圖形的面積公式,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索。隨后,教師就借助電教手段對學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讓同學們再補充完善,同時把小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個組員都切實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四、全班交流評價,激發學生的集體創新思維
全班交流評價是分組合作學習流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各小組間的相互展示,交流補充,各抒己見,能促使學生進一步開拓思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創新思維。分組合作學習要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技能的進步。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簡要小結,對整堂課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教師要運用教育評價手段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獎勵及批評。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重對合作過程進行評價。
分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