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 要:媒體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是信息傳遞與獲取的技術手段,與信息化技術緊密相連。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提高,在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推動下,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互動傳播為特點的具有創新性的新媒體技術產生發展,對傳統的媒體環境進行沖擊創新,也提高了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創新人才要求。為順應時代需要、滿足社會需求、推動新媒體環境的發展創新,本文從教育出發,對播音主持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研究,希望能對新聞媒體創新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播音主持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發展
近年來,在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新媒體技術產生發展,創新出新式的信息生產、流轉傳遞的方式,對傳統的媒體技術進行沖擊改造,不斷提高信息傳播的質量和效率,對新聞媒體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素質要求,促進新聞媒體行業健康長期可持續發展。新聞傳播學播音主持專業作為媒體技術發展的基礎行業之一,是推動新媒體大環境完善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結合時代的發展需要,對播音主持專業進行創新性改造,構建創新實踐教學體系,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以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具有科學技術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實踐操作能力的創新性人才,為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一、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的發展新要求
(一)提高新聞敏感度和新聞意識
新聞敏感度和新聞意識是新聞傳播學播音主持專業人員的重要業務能力,有助于專業人員迅速準確地識別新聞事件的價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尋找新聞,以小見大,從普通事物中探求獨特,從細節中發掘真理,用創新思維思考、工作,探求一切有價值的新聞事件。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演進,新媒體環境逐漸產生發展并取代過時的傳統媒體環境,其交互性和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個性化與社群化大力沖擊舊有的媒體環境;且其特有的創新性和革命性也對新聞傳播學的教育發展方向提供了價值性指導。對此,播音主持人必須順應時代背景,及時提高自我的專業素質水平,提高新聞敏感度和新聞意識,才能在當今互聯網爆炸的時代迅速準確的采集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在眾多同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在新媒體環境下如魚得水,適應新環境。
(二)提高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人在一定的職業規范內應遵循的基本道德以及對社會所應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與人們的職業活動息息相關。職業道德不同與法律義務和責任,它不具有強制性,屬于自律范圍,通過公約守則對職業活動進行規范管理。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個在職人員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播音主持人身為新聞傳播學行業的專業人員,其具體工作行為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對社會發展的方向起著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中國傳媒大學,我國播音界的泰斗張頌老師曾經說過,廣播電視傳播的信息主要憑借有聲語言才得以傳遞,有聲語言運用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到廣播電視傳播的質量與威望。因此,播音主持人作為廣播電視傳播的直接主體,不僅要具有高度的新聞敏感度和新聞意識,還必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次工作,確保新聞傳播的質量,對一切違反道德和法律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拒絕。
(三)提高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指通過學習和訓練形成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思維活動能力。專業技能的高低是衡量個人能力的指標,對后續的工作活動展開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在新媒體發展的環境下,信息生產、流轉傳遞的海量性、即時性、共享性越來越強,人們對信息的接受度也不斷提高,對新聞傳播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形勢也越來越嚴峻,身為新聞傳播學播音主持專業的主體——播音主持人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更新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保證播音主持的質量。
例如,隨著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對信息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也不斷提高,對信息的自我認知能力也不斷提高并產生許多疑問和質疑,對此,播音主持人必須掌握優良的即時應變能力和控場能力,保持主持的穩定性;還必須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以創新思維靈活應變解答疑難,保證主持順利和諧的舉行完結。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須順應時代環境,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以更優良的姿態適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
二、播音主持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措施
(一)創新思維,突破傳統
思維是人腦借助于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反應的過程,以感知為基礎而超脫于感知之上,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知活動。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系和規律性,指導人的行為活動。普朗克曾經說過: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由此可見,思維之于我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要想構建播音主持專業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必須先端正意識形態,突破傳統的思維束縛,以創新思維指導教學體系的構建,反思過往的教學體系,吸取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思維形式,強調科學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注重個人的能力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積極部分,著重學生的自主實踐性、創新性能力的培養;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風潮,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后續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思想指導。
(二)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方法是人們成功辦事達到目的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應遵循的某種方式的總和,是構建播音主持專業創新實踐教學的工具。因此,在創新思維的指導下,必須與時俱進,改造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以人為本,通過網絡視頻和網絡課程、思維導圖等新式教育工具,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生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或問題情境的方式帶動全體學生融入課堂學習,在情境走向中自主探究學習,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自主組隊選題演繹簡單的情境播音主持節目,并運用多媒體技術自主編輯后期。在這期間,教師只需要擔任顧問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參考,鼓勵學生全體參與并充分發揮自主創新能力。事后,可以挑選出更為優異的作品進行講解評比,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學生身心發展過程的領導者、組織者、教育者。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高低和我國的素質教育,嚴重影響國家的發展。因此,教師自身必須提高綜合素質水平,不斷接受再教育,跟上時代發展需要,以創新思維更新改造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為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滿足社會需求、推動新媒體發展創新,必須加快播音主持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程,創新教學思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完善各方面教育工作,更好的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播音主持人才。
參考文獻:
[1]燕麗娜.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新聞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15.12(1-5).
[2]金葉.新媒體在推動播音主持藝術開放教學中的創新與實踐[J].科技傳播,2016.11(52-55).
[3]萊斯利.P. 斯特弗,杰里·蓋爾.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高文,徐斌燕,程可拉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姚慧妍.傳媒視野下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趨勢與環境分析[J].傳播與版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