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軍
摘 要:化學是初中階段學習的重難點,由于學生沒有打好基礎,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就要針對學困生的特點進行教育和幫助,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方法
學困生是指智力發展正常,但是在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成績較差的部分學生,這種學生在任何學科和任何年級都會存在,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學生。
一、初中化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原因
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導致學生逐漸對化學學習失去了興
趣,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隨之降低。有些學生甚至會產生消極抵觸的學習情緒,思想意識松懈,完全感受不到緊張的學習壓力。再加上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興趣已經被扼殺,因此學生猶如失去了學習動力,導致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都不濃厚。不同學生的智力等會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找到屬于自己正確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二)教師方面的原因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課程的學習,對于化學的認知能力不足,也不夠重視。初中化學教師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會以積極自主的學習心態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就有了抵觸心理。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灌輸給學生教材上的知識,沒有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對于抽象概念部分和公式等也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更沒有總結規律,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三)學科方面的原因
由于初三才接觸化學學科,而初三的學生又面臨著中考,學習壓力比較大。很多教師都對學生抱有很大的希望,卻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再加上化學存在著很多概念等基礎知識內容,需要學生不斷記憶,加深理解。化學還存在很多公式和實驗,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學生在學習時就會感到非常困難。
二、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方法分析
(一)重視化學實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涉及的領域非常多,在實際生活中也到處可見。學好化學就能夠解釋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問題。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化學公式和概念知識,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習難度,而且容易忘記。因此教師通過趣味性化學實驗在課堂中的結合應用,就可以將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化學公式和概念轉換為趣味實驗,挖掘原理中包含的更深層次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還方便了學生的理解。在實驗教學中,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過學生在大量實驗中的觀察、思考、操作和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例如教師在講授常見的酸和堿這一章節知識時,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學生掌握用酸堿指示劑來識別酸和堿的方式,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去認識溶液呈現出酸性或者堿性的原因。這時教師就可以將有趣的化學實驗融入課堂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石灰水、肥皂水、食鹽水等使用到課堂實驗中。然后讓學生考慮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可是如何才能夠辨別它的酸性還是堿性。這時學生會全身心地參與到實驗教學中,將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融入實驗中。當學生發現通過將這些溶液和紫色石蕊試液融在一起時,石蕊試液就會變成藍色或者紅色,這樣學生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呈酸性,哪些是呈堿性。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民主、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學生才會熱愛學習,刻苦鉆研。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特性,展開因材施教。化學課堂上的舉例要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縮短生活與化學的距離,讓學困生了解更多有關于化學原理、化學科學家以及化學發展史的內容,讓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更加喜歡化學學習。
例如學習化學的入門就是要學好元素周期表,因此教師在元素周期表的入門教學時,就要將它的由來和相關內容講解給學生。如人們對元素分類,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我國的“五行”學說。即把元素假定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到了18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把元素分為金屬、非金屬、氣體和土質四大類的觀點。根據原子量來研究元素,則是始于19世紀初。1829年,德國科學家德貝萊納提出了鋰鈉鉀、鈣鍶鋇、磷砷銻、氯溴碘等15種元素,他把這些元素稱為“三元素組”。1864年,德國化學家邁爾發表了《六元素表》,他把28種元素列在一張表上,表中各元素按原子量排列成序,并對元素進行了分族,且給尚未發現的元素留出了空位,比“三元素組”有了很大進步,等等。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就要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措施,做好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吳繼崟,楊成武.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方法淺談應用[J].發現(教育版),2016(4):79-80.
[2]王思儉.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方法分析[J].新高考(高三數學),2017(1):15-19.
[3]黃建鋒.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方法應用[J].中學數學,2014(5):90-92.
注:本文系隴南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初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LN[2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