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梅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學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更加看重,這項本領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有重要的意義。在初中生物學習中,學生如果不進行必要的課前預習,就容易在課堂學習環節較為吃力,這正體現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學習能力對初中生物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在課堂學習環節更加輕松,體會生物知識的魅力和作用。對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希望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學主要由教師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進行被動的聽講,這種照本宣科似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策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初中生物的學習是為高中生物的學習打基礎,學生在以后的生物學習中會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因此學生需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以興趣為引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一、在興趣的激發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好初中生物的前提就是具備主動學習的動機,否則對于較為抽象的生物知識來說,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說來,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興趣為引導,挖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因素,利用好奇心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學習濟南版教材七年級生物上《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的知識時,該章節內容的學習為學生打開初中生物的大門,但是知識難度較小,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和植物,學生就會好奇這些生物如何生息繁衍以及它們的存在對人類生活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想到自然界存在著生存法則,在多條食物鏈下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借助學生的好奇心進行自主學習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如果沒有目標的指引,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就會抓不住重點。比如學習濟南版教材八年級生物上《種子的萌發》的內容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關鍵在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抓住重點[1]。
二、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教師就需要營造相對輕松的教學氛圍,這會讓學生更好地深入到課堂學習中。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說,教師提供的輕松教學環境是外在條件,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可以更好地發散思維,進而提升學習效果。比如學習七年級生物上冊《動物的運動和行為》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前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非洲大草原獅子伺機捕食河邊飲水的羚羊的視頻,通常學生對大自然的弱肉強食很感興趣,播放這段扣人心弦的視頻后,教師需要提問:“羚羊聚集在一起飲水和獅子突然在草叢竄出捕食羚羊說明什么問題?”這時學生就會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并總結出獅子捕食是為了生存,而羚羊聚集在一起飲水是為了避免獅子的圍捕,而羚羊的“S”型跑動路線是生存的本能,可以更好地躲避獵物的抓捕。相較于傳統的生物教學來說,這樣的教學方法充分實現了學生的課堂主導地
位,視頻的觀看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可以深入分析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課本中搜索答案,當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問題的解答時,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很大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想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課堂氛圍,教師需要具備博愛的精神,不能只關注教學進度,還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探索欲望[2]。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進行生物的學習大都是學習理性知識,但是并沒有上升到感性層面,這是因為學生只是通過學習文字內容了解生物知識,而忽略了生活中對動植物的觀察。因此,教師需要在生物教學中側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教師不僅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生物的圖片和模型、標本,還可以把課堂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比如學習《傳粉與受精》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花的海洋,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蝴蝶、蜜蜂是怎樣幫助花朵進行傳粉的,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就會更加深刻地領會書本中的知識。但是在學生觀察之前,教師需要像學生提出幾個探究性的問題,進而避免自主學習中出現盲目性[3]。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以興趣為引導,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在教學中利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去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同時借助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自主學習才會更有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詠梅.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科技展望,2017(24).
[2]王忠嬋.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策略[J].青蘋果,2017(2).
[3]戴云燕.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商務周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