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不良學習習慣進行矯正一直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成長與學習又十分關鍵。對于教師而言,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給予積極科學而有效的干預,幫助學生矯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將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關鍵詞:學習習慣 ? 矯正 ? 高中教學 ? 學習成長
一、一個矯正學習習慣的積極嘗試
2019年學期初,我在A班看晚自習,無意間發現李明(化名,后同)在看網絡小說。我知道他一直無法專心學習,之前班主任包括他的父母,我們也都談過這個問題。一直想讓他能盡快改變這種松散的狀態。
去年(高一上學期)工業游的車上,他還給大家唱歌,唱的很好,人也很開朗。元旦晚會前我看到他帶領著大家排練舞蹈。所以他是一個開朗而興趣廣泛的同學。但是,問題就是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如何能夠改變這種懶散的狀態,集中精力學習對他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能夠讓他有積極的改變,我抓住這次機會。當著大家的面,沒收了這本網絡小說。他情緒穩定,并面帶微笑,因為他本身很開朗。我說:“看書本身是好事,但是,要先處理完作業。并且,讀書要有選擇,讀好書。這本書先借給我看看,等期中考試之后,我再根據你是否有進步來決定這本書的‘命運?!贝蠹叶夹α耍灿悬c不好意思。
于是,我走上講臺花了5分鐘給同學們講了一個網絡上的《高爾夫球、小石頭、沙子和啤酒》[1]的小故事。這個故事是在闡述如何更有效地處理問題和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完成對自己來講最具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故事講完之后,大部分同學都陷入了沉思。我相信,通過李明這個事情,大家對于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當堂課后我又找了李明同學。跟他聊了家常,因為我知道他家是銅陵的。所以,我開口就問:你家是在桐城還是銅陵,他說是銅陵,然后就聊開了。我說,去年和班主任包括你的家長都聊過。言語間能感受到父母對你的關心和期望。但是,你身上的問題也很明顯,要直面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問題經常會在你不經意間體現出來,那就是,有些懶散,無法集中精力專心做一件事情,這樣就很難做好一件事。比如,放大鏡,只有把光聚焦到一個點上才能產生燃燒的力量。人也一樣,只有把有限的精力在某個階段集中起來,才能高質量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其中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承接我們人類的科學文化知識,完成高考。這對我們自己來講是成長的過程,而對整個知識的傳承也具有重要價值。希望你以后要注意克服這些小問題,不能因小失大。李明同學點了點頭,對我說了句:謝謝老師,然后回班了。這次談話之后,我課堂上觀察他學習認真多了,也懂事多了。
期中考試前的一節晚自習,我又發現他讀課外書,他跟我講是作文素材,的確也是。可是第二天是考物理和政治。我批評了他,讓他把作文素材收了起來,告訴他要合理安排時間。下課之后,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簡短的談話。
期中考試后,他來我這邊取之前沒收的小說(我許諾期中考試后要還給他的),又跟他談到合理安排時間的問題。后面的一段時間里,我再沒有發現李明同學在自習課上看網絡小說之類的課外書了。課堂上他也更加專注于聽講,也愿意和我在學科方面進行交流。這讓我感觸良多,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策略、有方法、有耐心,最終達到有效果。
二、不良學習習慣矯正所需要的幾個步驟
李明同學身上存在的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學生的身上總是多少有些不良學習習慣。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可能會影響個體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班級的學習氛圍。如何在兼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師生關系和諧的前提下,科學有效地糾正學生的這些不良學習習慣,則是我們老師所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對學生不良習慣的矯正有必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其一,了解學生,覺察不良學習習慣和潛在的不良行為。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干預需要對學生有準確的把握和了解。這就需要在課堂當中及課下認真留意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性格特點。通過一些外在的活動表現來洞察學生的內心活動特點。也可以,在課后找時間和相關學生談心,閑談,這些都是很好的了解學生的方式。同時還要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積極的對比思考??纯磳W生的這些行為狀況是否偏離正常值,是否需要進行干預。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同時,平時仔細的觀察和同學自然地相處交流,也很容易和同學們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自身的問題。因為同學們更加愿意聽取和接受更為了解自己的老師的合理建議。當然,老師們仔細的觀察也非常有利于老師對于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進行準確的判斷有效對策的制定。
其二,坦誠交流,運用智慧分析其原因所在。跟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坦誠,真正用心來跟學生進行對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學會用“同情”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為學生著想。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誠,這樣學生才愿意把真實的自己展示給你,問題才能被真正被發現和有效解決。這些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可能跟家庭環境、之前的教育環境、甚至一些成長過程中的突發事件等相關。要通過可能的方式獲取相對完整和準確的更學生當前不良學習習慣相關的因素,以便于問題的解決。同時,要儲備足夠的心理學等相關知識,能夠對通過觀察和交流獲得的信息進行科學梳理和分析。
其三,科學判斷,判明問題的性質及其嚴重程度。不良的學習習慣種類較多,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定位。這樣才能精準地制定應對策略。輕微的不良習慣問題,老師甚至可以通過忽略的方式來減少發生的頻率,直至消失。比如,有些學生喜歡在上課的時候接話,影響老師的課堂進度。具有這樣行為的學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老師只需要忽略這種行為,不予置評和反映就會逐漸降低這種行為的發生次數,直至消失。如果學生的學習習慣已經在觸碰了班規和校規,那就要及時干預,守住底線。原則的問題上不能讓步,要讓學生知道行為的邊界和禁區。如果觸碰了則要有必要的懲戒措施。
其四,鎖定目標,確立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學生身上可能存在諸多不良學習習慣。每種不良學習習慣的糾正方法和策略都不同。作為教師,要對不同不良學習習慣有充分的了解,區分不同不良行為的特點,并清楚每種不良學習習慣的解決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充分科學應對。但是,采取的任何措施都要以幫助學生消除不良的學習習慣為目標,同時幫助學生構建良性健康的學習習慣。具體的問題解決的措施和方法最好能根據每個個體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這其中包括問題解決的措施和方法的選擇。
其五,及時干預,改正不良學習習慣。如果通過觀察等方式發現學生身上存在某些異常狀況就應該及時進行干預,而不是避而不見。特別是行為上存在的一些習慣性的問題,更需要及時地進行干預和處理。因為學習習慣上的問題,需要及時恰當處理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最好能在發現學生出現不良學習習慣及給予制止和干預。如果錯過了,也要積極地設法去改正學生身上不良學習習慣。如果必要的話可以聯合包括家長在內的相關力量幫助學生來改善學習習慣。當然,如果發現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困境也要及時給予充分的關注,通過交流來對學生進行了解和積極的干預,并作出初步評估,需要移交給專業心理咨詢人員的則要及時移交。
其六,持續關注,強化不良學習習慣矯正的結果。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認為,形成一個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堅持21天左右。由此推論消除一個不良的學習習慣或者用一種新的學習習慣代替舊的學習習慣,也至少需要學生堅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給予持續地關注、提醒、督促與鼓勵。這對老師的耐心是一種考驗,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夠給予相關同學持續關注,很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將得到有效改善。如果中途老師松懈了沒有給予充分的而持續的關注,則可能會導致相關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矯正的失敗。這當然會耗費老師的一定精力,但是,對于一個孩子不良學習習慣的糾正絕非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續不斷地關注和付出。[2]
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矯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成就優秀的學生。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從發現到矯正每一個環節都要傾注教師的心血。教師在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矯正過程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及時發現,積極干預,持續關注,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就可以最終得到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劉暉.高中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管理策略[J].求知導刊,2014,(01):84-87.
(作者簡介:王殿飛,碩士研究生,合肥一六八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