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良好的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之一,其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養成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成敗。本文旨在結合我校實際,探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問題。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養成;快樂教育;核心素養
一、 小學生行為養成的重要意義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對小學生重點是規范其基本言行,培養良好習慣。”《小學德育綱要》也明確指出:要“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一個人從出生成為家庭的一員,再到成為社會的一員,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學校為學生確定怎樣的發展目標,提供怎樣的“營養”和幫助,與學生的當下乃至今后的發展關系極大。
抓好養成教育,這也是從當前學生的實際出發而提出的。就學生的普遍狀況來說,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親人“6+2”式地包辦代替,使得學生自理自立意識淡漠,能力欠缺。其文明道德習慣、學習習慣、衛生健身習慣的現狀不能令人滿意。
抓好養成教育,有利于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就我國目前小學教育的實際來看,在德育中,不僅忽視少年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規范的。培養少年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既有利于克服我國長期以來在少年兒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 在快樂教育中養成良好習慣
師院附小從2018年開始,實施“631快樂教育”,我們博采名校之長,結合我校特色,提出“快樂教育631密碼”。通過六條途徑:構建快樂校園,彰顯快樂文化,成就快樂教師,開設快樂課程,創建快樂班級,培養快樂學生。達成三個目標:師生快樂,親子和諧,社會滿意。最終實現一個理念:快樂教育(鑄就快樂童年,給孩子一生的幸福。)這一理念與核心素養互通共融,更精準地描繪出附小師生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發展的藍圖。在實施快樂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校德育處、教導處聯手,全方位、立體化打造文明校園氛圍,多途徑構建學生行為習慣養成體系,共同完成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目標。
(一) 德育處主要通過指導班主任工作,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等形式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1. 創設了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在抓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精心打造書香校園。各班教室、走廊墻壁上布置有名人名言、警句、校訓、中外名人畫像,教室內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生守則》。這樣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濃烈的文化氛圍,在有意無意中接受文化熏陶,并能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
2. 利用校園廣播營造良好氛圍。校德育處還將附小《小學生一日常規》,以兒歌、校園操的形式在校園廣泛傳播,讓學生在有趣有益的《附小一日常規操》中潛移默化,養成良好習慣。
3. 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教育活動。學校除了加強日常教育外,還善于利用特殊的節日,從學生身邊的小事中挖掘素材,加強學生的道德體驗。如,利用教師節,各班開展“感恩老師”系列活動。由校長為全體教師做“像樹一樣成長,朝著快樂出發”專題報告,鼓勵全體教師在附小這片沃土上,都能夠像樹一樣成長,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和諧共生,成就小學部特色教育的一方綠蔭。
4. “走出去”,在德育基地接受培訓。學校注重對學生實地考察游學的教育。我們帶領四五年級學生,來到商洛丹鳳的棣花古鎮,接受愛國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學生穿漢服,學揖禮,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謙謙君子的言行舉止,養成良好習慣。
(二) 教導處則從日常規中落實學生習慣的培養
1. 制定師院附中小學部學習常規,指導學生各項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 嚴格課前靜心制度,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3. 定期開展“各科優秀作業展”,以榜樣帶動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4.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活動。讓圍棋、書法、薩克斯走進孩子的內心,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習慣的養成。
5. 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
養成靠督促。學校結合實際,建立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檢查制度。建立“值周學生→班主任→值勤教師→少先隊”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層層檢查,逐級落實。及時公布檢查結果,每天一反饋,每周一公示,每月一匯總。檢查有密度,有力度,讓學生不能有僥幸與松懈心理,并提出“六好學生”的要求,即:走好路,說好話,學好習,寫好字,做好操,掃好地。期末評選“六好學生”,培養學生強烈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在潛移默化和快樂學習中養成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養成教育的思考
1. 重視家庭教育,它是養成教育的開端。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其言行舉止都被孩子模仿,父母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也會對孩子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作為養成教育的開端,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2. 強化學校教育,它是養成教育的基地。教師激情明理,言傳身教,點滴入手,持之以恒,反復抓,抓反復。
3. 深化社會教育,它是養成教育的延伸和體驗。小學生心智不成熟,是非觀念模糊,容易受不良習氣影響。因此,我們強烈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孩子健康成長,創造優良社會環境,深化社會教育。
4. 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相互協調,形成共識和合力。
5. 注重課程與生活的統一。避免假大空,注重真細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6. 實施多元評價方式。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本,進行增值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讓學生認清自我,樹立信心。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笆陿淠荆倌陿淙恕!蔽覀兩钪獙W生的行為規范訓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貴在堅持。師院附小一直提倡“給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重視扎根教育,暨對學生一生影響深遠的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我們將持之以恒,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人,以精細嚴格的管理要求人,以快樂教育的內涵引領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成就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
[2]國家教育委員會.小學德育綱要.1993.
[3]教育部核心素養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2016.
[4]百度文庫.小學生養成教育目標體系.2018.
作者簡介:
陳寧,陜西省咸陽市,咸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