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很高,屬于基礎性課程。但是,許多教師在作業方面的布置效果都比較差,尤其是“題海戰術”的應用非常普遍,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抵觸情緒,同時在作業完成中也缺少思考,導致機械式的完成作業,作業本身的教育價值被埋沒。對此,為了更好地優化和改進小學語文教育效果,本文簡要分析新課程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實踐的研究實施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對策
一、 引言
當前許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都存在量多、單一、重復等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還會嚴重阻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無法改變考試體系的基礎上,我們應當更加積極地追求更高效的教育方式,作業便是其中最需要改變的教學內容。在作業設計中,我們應當保持著趣味性,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心態,從而實現作業完成效率與完成質量的持續性提高。對此,探討新課程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實踐的研究實施策略具備顯著教育意義。
二、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狀
語文屬于小學教育階段的重點教學科目,但是一直以來語文教學的質量并不是非常理想,許多師生都存在教學壓力大、學習成效差的問題。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發現,許多家長都存在質疑,認為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是整體收效并不理想。確實,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時間成本是最高的,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學生的學習壓力都相對較高,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學生很少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甚至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興趣方面都存在缺陷,導致產生高耗低效性學習結果。對于這一現象而言,表面上看是因為考評機制的約束,但是歸根結底仍然是教學內容的枯燥與乏味,尤其是在作業方面,雖然學生會有大量時間參與作業的完成,但是完成過程的思考積極性并不高,作業本身的完成屬于一種任務形式,缺少主動性與積極性,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較低。由此可見,有必要在作業方面進行適當的創新改進,提高作業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小學語文學習中。
三、 新課程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實踐實施策略
(一) 創新形式,激發學習熱情
以往的作業形式相對都比較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差。對此,便可以在作業的形式方面進行改變。例如,小學語文《找春天》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學作業一般都會涉及要求學生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感受春天的美景。但是在作業布置方面預習作業一般都是讓學生回家閱讀三遍課文。但是,真正情況是幾乎沒有幾名學生會在家自覺地完成這一項口頭作業,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感也會自然下降,閱讀習慣會非常差。對此,通過思考后發現,可以借鑒英語教學中的錄音這一因素進行教學,讓學生每天挑選自認為讀得好的錄音發送給教師,教師可以在其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錄音在課堂中播放,同時給予相應的評選。借助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所有學生嚴格根據要求閱讀課文,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使每一位學生的錄音都能夠被聽被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這一口頭作業的重視度,優化作業布置實效性。
(二) 培養能力,提高作業實效
精心設計的作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改變以往學生在作業學習方面所存在的厭惡態度。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業必然會涉及一些基礎性的練習訓練,這也就要求教師必須在練習訓練方面進行適當的創新,保障設計成果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閱讀分析方面,因為閱讀分析屬于小學語文的重點教學內容,同時也是指導學生正確做題的主要途徑,每一篇閱讀分析的選文都非常重要,但是閱讀中如果無法準確地抓住重點內容與思想,而是選擇一些瑣碎的材料,必然會導致作業本身失去教育價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降低。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兩種方式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1. 抓住題目。標題屬于文章的眼睛,讀懂標題也就對文章內容略知一二。2. 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屬于文章的基礎內容,普遍是文章題目的解釋或延伸,抓住中心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教導學生如何抓住中心句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另外,對于作文作業而言,教師需要不斷地嘗試全新的范例教學,借助范例的方式引導如何創新改進,指導學生如何做好寫作,掌握寫作技巧,優化寫作實效性。
(三) 注重作業評價,提高作業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許多教師都忽略了對于作業的評價,普遍都是以一個“鉤”或“已閱”作為評價結果,這一種評價方式必然會打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采取評價時務必是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或表現而決定,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實質內容方面的評價,不能過度地應用“很好”“做得好”“不錯”等無實質性內涵的評價方式。這一些“花架子”形式的評價語言本身并無任何的應用價值,同時還會形成一定的后果,如果教師長期采取這樣的評價方式,學生便會失去對于教師的肯定評價期望,不會因為教師的肯定而付出努力。對于如何從“無內涵”轉變為“內涵”的評價,關鍵在于教師的問題設計,仔細地傾聽學生的回答,并根據學生回答過程中的閃光點、關鍵點作為評價的核心,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針對性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一方面具備明顯的時效性,學生可以準確地感受到自己的閃光點被肯定,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重視度。
四、 結語
綜上所述,作業屬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延伸,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力突出。做好小學語文單元作業的設計,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作業的精簡化設計,提高作業本身的趣味性,在知識鞏固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激發與培養,豐富學生的課余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性提高。
參考文獻:
[1]丁燕霞.讓作業在智慧設計中靈動飛揚——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問題思考及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21).
[2]吳美鳳.新《課標》理念下語文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18(8).
[3]何惠英.例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五個維度[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4).
[4]姚洪斌,丁曉輝.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簡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7).
作者簡介:
陳穎莉,甘肅省白銀市,會寧如東友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