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多的關注學生知識的接受效果,卻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情感。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指出:在數學教學中強調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情感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當今廣大教師思考的熱點問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了以下的初探。我以課本為情感素材、以課堂為情感基地進行情感教育。一、 挖掘數學之美,誘發數學情感;二、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樂學情感;三、 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探索情感;四、 培養學生自信,交流師生情感。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傳導和輸送的過程,還應是伴隨著情感發生、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用自己的真情打動學生。哪怕是一聲問候、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像一股清泉,流入學生的心田,滋潤學生的心靈。這樣學生就會獲得認知情感的和諧發展,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為此,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情感教育,接下來簡單談一下我的膚淺認識。
一、 挖掘數學之美,誘發數學情感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數學是一門枯燥的、乏味的學科。其實不然,數學是極具藝術魅力的學科,我們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教學方法,不斷地挖掘數學之美,誘發數學情感。華羅庚說過:“數學本身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確實是這樣,數學猶如一座美麗的城堡,只有走進去慢慢欣賞,才能發現其中之美。如:數學符號的簡單美,數學公式的規律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方法的技巧美。數學圖形的變化美,尤其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美,這一切都能體現出一種數學美的情境。故我在教學過程中,盡力挖掘數學之美,誘發數學情感。
例如在講《軸對稱》一節時,我利用軸對稱的特點,先對一些圖形進行平移,讓學生發現其規律。然后再和學生一起找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具有軸對稱特點的事物。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發現對稱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通過列舉實物,發現對稱之美,數學之美。比如一些建筑物的設計都采用了對稱的風格,還有大自然的生物,如蝴蝶、蜜蜂、蜻蜓等也是對稱的。這樣通過聯系實際不斷地挖掘軸對稱的美,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感。
二、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樂學情感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要學有用的數學。實際是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感到數學的實際存在。故我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樂學情感。當學生看到自己熟悉的情境,就感到身臨其境,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學習的情感,他們就會主動發現問題,進而去研究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講《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建立了小小購物店,讓學生真實地進行商品的買賣。我給學生準備學具人民幣,將不同的物品標上價格,讓一些學生當售貨員,讓其他的學生當顧客來商店購物。對于購物這樣的生活場景,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學生從熟悉的場景中學習知識,從心里就會產生樂學的情感,他們感覺不是在學習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在享受有趣的生活場景。
三、 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探索情感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與源泉,它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進而引導探索情感。這樣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就會感到樂此不疲,學生有了這樣樂于探究的情感,就會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單位的認識》一節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馬虎大王皮皮寫的晨起活動:“早晨,我起床后,疊起長2分米的被子,然后拿起長12毫米的牙刷,擠出1分米的牙膏刷牙,吃完飯后走200厘米的路來到學校。坐在了高60米的凳子上,然后伏在高100米的課桌上學習。”我接著問:“同學們,看看皮皮寫的這些內容,哪些不符合實際呢?”聽到這個問題學生興趣大增,都想學習今天的單位。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就會主動探究,然后找到問題的答案。
四、 培養學生自信,交流師生情感
在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能夠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可是有些學生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這就需要在教學中交流師生情感,培養學生自信。教師對這類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比如在他回答錯誤時,不是簡單指出對與錯,而是鼓勵與引導得出正確的答案。在批改作業時,也盡力地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如:“你的解法與眾不同!你寫的字比以前更工整了!你的計算能力有了進步,老師為你高興!”任何人都希望獲得成功的表揚,小學生也不例外,當他們看到這樣的激勵性的評價,就會增加自信,師生情感會進一步深化。
綜上所述,在新一輪的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受教師情感的同時,也形成自己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由此可見,沒有情感的小學數學課堂,知識這粒種子就沒有土壤,是沒有辦法生根發芽的。要想小學數學課堂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黃葉琳.潤物無聲 花開有情——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探微[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9).
[2]何素萍.試論情感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0(30).
[3]劉建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09(36).
作者簡介:
李春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