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學科是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第一站,學生正是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對物理學科形成體系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認知。而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的是學生學習成績、學習技能的提升與發展,而不是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形成。這就使得初中物理的學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生命力,這自然不利于初中物理學科的良性發展。但隨著我國教學發展的不斷完善,教學改革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師不能將以往的教學模式繼續下去,必然要對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策略進行更新與改良,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發展初中物理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有效性被首次提及。這也意味著我國教育理念發展中開始正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了。這將有助于我國課堂教學的發展與完善。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不能夠僅采用“灌輸式”的知識教學手法來開展教學,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與現有的初中物理教學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既不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更會從客觀上限制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較為寬松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進行學習。
一、 教師自身應當學習提高,以提高物理學科的學習魅力
在教學理念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直被廣大教師、家長、學生等奉為圭臬,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教學理念在學科教學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以初中物理這一學科為例,多數學生在先前的學習過程中對物理并沒有充分的認知與理解,僅僅有著模糊的概念理解。在這樣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學生說對物理學習充滿熱情與興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地向學生展示物理學科的無盡魅力與對生活的多重影響,使學生認知到物理學科的發展完善對人類社會的推動作用及自身學好物理知識對自己的推動作用。當然,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當為學生提供前沿的物理學科發展知識,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一定的理論奠基。這是因為在多數初中學校中,學生能夠獲取到的相關知識、新聞等都是極為有限的,但教師作為“社會化”的知識分子,擁有比學生更多的知識獲取渠道及辨別能力,教師理應借助這種優勢為學生提供前沿化的物理知識學習指導,幫助學生深化自身的物理知識,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更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我,實現多樣化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物態變化”這一知識點時,我引導著學生進行了“姆潘巴現象”的實驗,我引導著學生依據限定條件進行反復實驗,以排除實驗條件變動所帶來的實驗干擾。通過比對實驗數據,學生能夠得出“熱水與冷水在同質同量同外部環境溫度條件下不但它們的溫度在變化,它們各自的密度、體積、質量和密封狀態下受到的氣壓等等都在發生變化,使得初溫高的水降溫速度始終快于初溫低的水”的結論。但這顯然是不嚴謹的,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引導著學生意識到這一現象的發生需要在限定條件中緩慢、勻速地降溫,只有這樣才是完整的知識教學過程。而這種“挑戰常識”的內容也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
二、 創設學習情境,建立實驗環境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為理論教學,二為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就是一般情況下的公式教學,而實踐教學就是物理實驗學習,這二者在物理學習的初級階段應當是不可割裂、不可分割的。但在這一過程中,多數物理教師都缺乏進行反復實驗教學的條件,并將實驗教學缺乏的原因歸咎于實驗條件的不充分,這是不客觀、不合理的。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物理實驗學習不必過分拘泥于實驗室的實驗條件,而物理學科在初中階段,其知識內容都較為簡單,不使用實驗室材料也可以組成相關實驗條件。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這種性質,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借助生活原料進行實驗構建,以克服實驗材料缺乏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原理”這一知識點時,我就利用一盆水、一面鏡子,向學生演示了“彩虹的制作”,學生對“彩虹”自然有著極高的好奇心,在這一情況下我引導著學生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解釋,并結合著生活現象加深對這一原理的理解與認知。學生通過反復的實驗學習就能夠了解到所謂顏色就是物體本身折射光線的顏色,這也能夠向學生解釋“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的問題。
三、 創設生活化物理課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
隨著“學區制”的不斷施行與深入,學生不必面臨巨大的應試升學壓力,這種輕松的學習狀態會使學生質疑學習的必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生活化物理課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真正意識到物理學習的價值與意義,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正視、參與物理課堂的建設與發展,這將有力地推動初中物理課堂素質化的發展。
四、 結語
初中物理的教學改革絕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教師必然要面對各式各樣的教學問題,作為教師應當遵循特定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有效性。同時,要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初中物理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張啟鋒.新課程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4(7).
[2]努爾古麗·阿不都拉.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7):64-65.
作者簡介:
賈宏芳,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枝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