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在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口語交際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越來越突出,逐漸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既是滿足學生需求的表現,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本文將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開展研究,結合教學實踐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相關有效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探究
口語交際的重要作用在于是社會生存的必備條件,并能夠促進人的思維發展和實現人文教育目標。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發揮其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小學語文《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使學生具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一、 我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的現狀分析
首先,許多學校對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不夠重視,從而也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對于一些教育稍落后的地區,甚至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因此,許多小學生在與人溝通的時候,內容非常空洞。其次,老師、家長對于口語交際教育的觀念需要得到改善。許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口語交際單純來源于日常生活,不需要以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但實際上,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平臺。再加上口語交際評價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普通的語文考試又是以筆試為主,所以很難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考查。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課程最重要的問題在于目標模糊和不夠合理,缺乏重要的教學基礎,需要從內容分析、教學策略等等方面做出優化。最后,當下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缺乏固定的教學模式。由于沒有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的,學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訓練。因此,這項課程需要形成一定的體系。
二、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設計的依據和原則
(一) 課堂目標設計依據
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納入教學體系,需要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相關政策規定為基本依據。同時,以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個人需求為目標,在符合學科發展的條件下,開展課程目標設計。同時,關注學生之間的個人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和取長補短。
(二) 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在教學目標設計上需要顧及全局發展。雖然個體之間總是存在差異,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貢獻。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口語表達,有的學生喜歡用肢體語言進行表達。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需要注重不同性格之間的學生開展相互交流和溝通,達成真正口語交際的目標。
(三) 系統性原則
小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很難夠將不同的事物聯系起來,形成系統性的觀點。所以,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例如,在新學期開始學習的時候,引導學生確定一個總目標,然后再定一個短期性的目標。將長遠的目標和短期的目標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四) 靈活性原則
口語交際課程最重要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所以,在這門課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說多練。比如,可以開展演講比賽等等,既能夠豐富課堂氛圍,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課程目標的設計要點
(一) 引導學生多說普通話
在學校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的普通話都不夠標準,帶有一些方言口音。例如,有一些學生習慣于地方口音之后,很難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或者前鼻音和后鼻音。為了改善學生的發音問題,老師需要在課堂上開展口語教學,對學生不標準的發音進行就糾音,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 讓學生養成學會傾聽的良好交際習慣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傾聽是一種禮貌的表現,也是提升口語交際能力的體現。但是在小學課堂上,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通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自己回答過就好了,要是再讓其他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這些同學沒有認真聽,甚至會在下面講話,等別人發表完自己的意見,這些同學也沒有明白別人在講什么。由此可見,學會傾聽是一種重要而又良好的交際習慣。小學生的交際可塑性很強,在這個階段有什么行為,今后就會有怎么樣的交際習慣,而交際習慣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力和性格。因此,教師在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當中應該強化交際習慣的培養。
(三)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激發學習興趣
實際上,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多閱讀有利于積累詞匯和豐富的內容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因此,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從課內教材內容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后閱讀一些書籍,然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感想。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課堂教學活動多樣化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教師還應該將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多樣化。例如,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人物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從而可以開展一些情境表演。教師如果也能夠參與到表演中,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演出,打造相關情境,實現交際能力的訓練。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扮演小鳥,自己扮演青蛙。然后相互將書本上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讀和表現出來。表演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描述小鳥所表達的感情,然后嘗試讓學生也復述教師所扮演角色的生動畫面。從而有利于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擴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口語交際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應該重視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在設計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和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路,讓口語交際課程能夠更加全面、靈活和系統化。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8):23-25.
[2]宋林梅.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計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45-47.
作者簡介:
張雅青,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