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是教師需要肩負的一項重要職責。為了強化相關教職人員的認識,本文通過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途徑展開探究,希望能夠起到一些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途徑;探究
在新課改理念不斷深入的當下,大家對于數學教學的認識越來越重視,但是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升學壓力的影響,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傾向于那些應試教學手段,“題海戰術”“填鴨教學”等授課形式層出不窮,在降低教學效率的同時,也進一步局限了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情況,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展開有效的培養,爭取對教學途徑展開不斷地創新,盡可能深化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認識。
一、 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與此同時,在授課過程中,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創設出別致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更為新穎的認知,讓其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的探究,對于提升教學質量的工作大有裨益。
例如在對“圓與方程”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創設出相應的教學環境。首先,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圓”這個概念的認識,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學習問題,比如“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圓的”“如果將這些圓的物品改為橢圓,會發生怎樣的情況”等等,幫助學生樹立探究性學習思維;其次,在完成提問后,教師不妨利用相應的教學空間,與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與互動,并綜合學生的具體表現,鼓勵大家對“圓”這個概念點展開定義,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為了進一步鞏固情景教學的整體質量,同時也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幫助大家利用流程圖,來將情景學習的各個要點歸納起來,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與探究,幫助學生建立深刻的學習印象,這對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二、 引入必要的教學思想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教師不能只是進行單純的灌輸教學,還應該結合一些實際的教學知識點,引入必要的教學思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認識,幫助其在課堂上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這樣對于其未來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當然,在引入數學思想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死板,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深化學生對數學思想的認知應用能力。
例如在幫助學生對“空間幾何體”這個單元的內容展開學習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引導大家對一些知識點建立更為具象化的了解,不妨將多媒體技術,同數形結合的思想結合其起來,像利用“電子白板”創設出相關的立體幾何圖形結構,并幫助大家根據相關的例題與概念,對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與直觀圖,進行更為直觀的展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其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深化學生的思維認識,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演示手段,針對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像在“空間幾何體表面積與體積”這個知識點中,學生可以根據教材上的概念、定理,在“電子白板”上演示自己所理解的學習知識,進一步凸顯生本化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建立主觀性的學習思維認識。
三、 展開合理的教學拓展
當然,要想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將目光只是鎖定在課堂上,同時還應該對學生的課下學習認識,展開多元性的引導,幫助其對數學知識建立開放性的了解,這樣對于學生學習思維的養成,有著極為積極的意義。當然,考慮到高中生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執行教學拓展工作的時候,還應該綜合教材與學生的具體水平,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
像在高中教學中,“統計”這個教學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隨機抽樣”的知識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所以,在教學拓展的過程中,教師不妨鼓勵學生搜集一些具有生活化的數學案例,并且在講解、應用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相關的數據分析方法,對事件的具體概率展開分析;其次,針對“用樣本估計總體”的知識內容,為了深化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利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圖”,總結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且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拓展認識,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課下,從概率的角度,對“調查社區內老年人體育鍛煉項目”“分析城市周邊工廠分布情況”等課題展開調查,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不妨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入合理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樣對于數學教學的整體發展,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靳峰娜.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探析[J].才智,2014(8):98.
[2]劉艷平.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130.
[3]陸永剛.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探析[J].信息化建設,2016(6):210.
作者簡介:
郝玉娟,北京市,北京師范大學燕化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