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的課后復習鞏固活動,作業是課堂學習的一種延伸形態,開展課后作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不同水平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的作業不再那么枯燥無聊,而是向著有趣、實用的方向發展,讓作業帶動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學生要根據教師的具體安排,來完成教師規定的作業,而且作業是在課后,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作業是教師教學的延伸,也是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作業的有效開展,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同時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學習的習慣。下文將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如何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一、 改變傳統的任務式作業,提高作業的趣味性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特別注意學生學習的生活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來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作業以游戲的方式來展現,讓學生完成游戲式的課后作業。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還可以豐富教師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增進感情,培養團隊意識。比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和該知識有關的游戲,比如“見三抓三”。教師讓整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圍成兩個大圓圈。開始游戲的時候,隨便指定一個人來報數,比如從1開始,1、2、3、4……報數報到和3有關的數字時,比如數字之中有“3”的學生,就要轉圈一次,如果報的數字是3的倍數,那么那個學生就要拍兩次手,如果報的數字能夠被“3”整除,那個學生就要做一次下蹲的動作。如果有學生在報數時,報錯了數字或者動作做錯了,那么那個學生就要接受懲罰,一輪游戲結束,下一輪游戲就從那個犯了錯的學生開始。在做完游戲之后,教師就問學生,能夠被3整除的數字有什么特征,再問學生100之內的數字,哪一些可以被3整除,其中哪個最大,哪個又最小,100之內的數字,能被3整除的數字有幾個?然后讓學生來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中既可以鞏固這些知識,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二、 改變統一標準和單一書面式作業,體現作業的生活實踐性和層次性
現在很多教育家都認為,學生從課堂上得來的知識,都是站不住腳的,要想獲得牢固的知識,就需要從活動中學習,一邊做,一邊學。實踐性作業,滿足了這個要求,這種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自己要親自參與實踐活動,可能會涉及調查信息,搜集資料,最后進行實踐的過程。實踐性作業,培養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師要注意提高課后作業的實踐性。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剪一剪和量一量”等。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一個長10 cm,寬5 cm的長方形木框,讓學生算出它的周長和面積。在完成這步之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如果將這個長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那么這時它的周長和面積有什么變化?這個作業,考驗的是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周長的知識,要讓學生能夠熟悉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區別和性質。
三、 改變封閉式作業,體現作業的創新性
創新性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讓學生能夠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作業,讓學生邁出校門,到城市的各個地方調查一些問題,組織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夏令營活動。比如,在學習“比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設計書簽”為主題,讓學生用卡紙來制作幾張書簽,書簽的要求是長10 cm,寬5 cm。讓每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書簽上畫畫等,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書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一些書簽上寫上一些數學問題,在另外的書簽上寫上答案。教師把所有學生制作的答案書簽收起來,然后將問題書簽放在一起,打亂順序,再給一個學生發兩張問題和兩張答案。讓學生去尋找自己書簽上的問題對應的答案,同時還要將自己手中的答案書簽送給正確的問題書簽的持有者,直到所有的書簽都配對了。最后,教師再來評判學生找到的答案和問題是否正確,用時最少的人獲勝。通過這樣的創新性作業,學生會進一步鞏固和理解比的知識,會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怎樣求比值和怎樣化簡比的知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作業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學生來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讓獲勝的學生來給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這樣學生的收獲會更大。
總而言之,課后作業是課堂的一種延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設計題目。同時,作業要突破傳統形式,增強趣味性,增加作業的生活實際性和創新、層次性,讓學生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邵宗杰,裴文敏,盧真金.教育學—修訂3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劉兼,孫曉天.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作者簡介:
黃燕燕,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第八中心小學。